第1099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1 / 2)

“工人夜校……何時周王殿下,竟已在西安創設了一間學院!”看著手中的文章,有人驚呼道。

文章中除了以活字印刷的例子,說明開啟民智對於國家經濟產業的重要性之外,還陳述了周王朱肅在西安的幾家工廠之間,嘗試開設夜校,為工廠匠戶開啟民智的經過。

這些工人,大部分昔年都是因災難而四處流竄的流民。

在他們這些讀書人眼裡,這些工匠沒有土地實產,又在工廠中群聚,是比農民地位還要低下的社會底層,是天下不安的要素,也是劉三吾“民愚則易治”理論的主要對象之一。

然而,西安工廠的夜校,卻取得了極為優秀的成果,工人們積極開蒙,接受文化灌輸,非但工作效率有了極大的提升,甚至還有人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結合自身的經驗,改進了工廠之中的製作工序,使得工廠的生產效率更進一步。

而且,在夜校實施了一段時間後,這家工廠的治安效率也提高了。這些人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文化之後,對於安定有了自己的理解,知道了安定是出於每個人自身的努力。

因此,他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寧,夜校實施期間,更是湧現出了一些主動見義勇為的案例。

得到知識的他們,也明晰了應該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他們創設了公會,通過公會來聚集力量,來對抗所遭遇到的不公。成功通過他們自己收集證據,製裁了一位隱藏極深、為富不仁的民間工廠主。

因為有了知識,他們知曉該如何通過正規的渠道維護自身,反而避免了一次因為壓迫過甚,而引起的暴亂。

由此可見:開啟民智,其實並不會導致百姓難以管製,反而更能規範百姓們的行為,維護百姓們的安居樂業。

那些畏懼百姓開啟民智的人,其本質和那位壓迫工人的工廠主一樣,是想通過愚民的政策,使得百姓在求告無門的情況下,不得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

但,這樣子得來的“易治”,不過是掩耳盜鈴。這些被愚弄百姓們一旦憋屈到了極致,往往最後,隻能以最慘烈的“起義”來發泄出心中的屈辱。與其如此,不如遵循孔夫子的“有教無類”,讓他們擁有知識,讓他們通過正當的渠道,來伸張自己所遭遇的不公。

這就和洪武太上皇早年間,在家家戶戶派發“大誥”,允許百姓們進京敲登聞鼓一個道理。隻要朝廷官員願意為百姓張目,“開民智”隻會使得天下百姓更加安居樂業,大明國祚更加綿長。

劉三吾的臉色白了白,宋濂的文章,還可以說文無第一,他可以拉下臉來駁斥一番,就當是二人“論道”,或許還能挽回一部分士子的心意。

雖然從名氣還是資曆上,自己都遠遜於宋濂……但,或許還能有些效果。

可現在不行了,周王的這篇文章,卻是用那活字印刷和夜校的事,為宋濂的理論做了實例。相對而言,他的“民愚則易治”,卻顯得如鏡中之花,水中之月,毫無說服力。

畢竟新學,可是提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

“大勢去矣了!”劉三吾的身軀晃了晃,本就蒼老的麵容,如同又蒼老了幾十歲一般。他知道,此二文一出,京中被他們煽動起來的熱血讀書人們必定分化,不會和他們再站到一起了。

“竟會如此……竟會如此……”

“周王在西安為工人匠戶開設夜校,為何……我等此前竟沒有收到一點訊息?”

“還有,這兩篇文章……為何,為何今日裡,陛下才將其拿出……”

劉三吾身後,那些官員們哀聲一片。

比起那些一腔熱血的讀書人,這些官員們則大多是因為利益而圍繞在劉三吾身邊。他們多是南人,陛下打擊南方士族,而且還流露出了要加重北方人在朝比例的意向,他們迫切需要通過這次事件,為南方士族爭取利益,以使南方人能更好的在朝堂上站穩腳跟。

但現在……他們本能的感覺到了殺意,這兩篇文章,還有那“工人夜校”的消息,很明顯是被陛下故意壓下來的。直到今日的宮門外叩闕上奏,陛下才將這些東西一股腦放了出來。

明明能在事情還未發展到如此境地時,就能放出這些消息,來阻止讀書人們的叩闕上書,陛下卻故意等到了事情發展到這般境地時,才出手阻止……

再加上方才入宮時,陛下的態度……

這些官員們,隻感覺自己的身子涼颼颼的。仿佛就要被剝去人皮,填上了稻草一般。

……

短短數日,宋濂和朱肅的兩篇文章,就在京城讀書人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讀書人們熱烈的討論著開民智的事,讚許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但總之,是無法再擰成一股繩,來對朝廷的決議施加壓力了。

幾日後月末的朝會,乃是朱標所訂下的最後期限。懿文皇帝朱標高坐上首,看向底下的群臣。

“朕先前所言期限已到,關於再開恩科,於北方設立學員以開啟民智之事,汝等可有條陳了?”

大殿之中,群臣一片寂靜。劉三吾站在文臣的隊列中,祈禱著群臣無法給出確切條陳,祈禱著這件事胎死腹中。

他至今,仍認為開啟民智是禍國殃民之舉……至於緣由,他其實也說不明白。

他的名聲,已經和“民愚而易治”這個理論綁定在了一起,為了自己的聲名,他本能的抗拒變化,抗拒自己所無法想象到的事務。

許多頑固的老者都有這種通病,他劉三吾亦然。

他期望著朝中無人回應皇帝,但很快,他就失望了。皇帝話音

方落,戶部右侍郎夏原吉便出列了。

夏原吉先是向皇帝行了一禮,而後道:“陛下,經過我戶部核算,國庫如今,可撥款一百三十萬貫,用以在北方興建學院。”

“此為第一批,若有成效,後續我戶部亦可增加投入。”

禮部尚書任昂也出麵了,“陛下,禮部業已做好了條陳。”

“第一撥,我等意在西安、太原、順天等八座大城,先行創設學堂,積累經驗,之後,再以這些大城為根基,逐漸向周邊諸府輻射。”

“若是負責教化的先生人數充足,資金足夠,我禮部願下擔保,在二十年之內,使得北方諸道州府皆有官學,徹底改變北方教化不興的現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