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卻劉三吾外,其他人亦是誠惶誠恐,把頭低了下來。皇帝的突然翻臉,委實大出這些人的預料。
眼前的這位懿文皇帝,行事舉止,是比洪武皇帝好相與多了的。但現在,卻是有了幾分洪武皇帝的模樣。這讓他們不得不戰戰兢兢的低下頭:本來按照他們的料想,懿文皇帝該不會這般才是。
洪武皇帝是不講規矩顏麵的皇帝,雖說也講道理,但若是惡了他,他可是說殺就殺。懿文皇帝為人則仁德的多,禮賢下士,等閒不會紅臉。
是以按他們猜測,即便皇帝有所不滿,也更可能是略加申斥,小懲大誡,絕無洪武朝時候動輒人頭落地的下場……但現在懿文皇帝突然發難,把他們給弄懵了。
他們……有些確實是信了所謂“民愚則易製”的說法,帶著一片拳拳公心。但這樣的人終究是不多的。
更多的人,是想要維護南人權力,想要成名一把等等……被皇帝毫無顧忌的戳破,便隻能惶恐,隻是下意識的仍在喊冤。
“陛下,老臣行事,絕無二心……陛下若是不信,老臣願乞骸骨。”劉三吾摘下自己頭上的翰林冠帶,放在身側。方才或許因為皇帝發怒而有些許的慌張,但現在,臉上剩下的竟是決絕。
“隻是,而今請願之士子,還在承天門外。還請陛下務必看看天下士子拳拳民心。”
“開啟民智,此誠取禍之道!老臣縱死,亦不足惜,隻是我大明而今蒸蒸日上,著實不易。民智若開,天下浮動,我華夏恐再無寧日……”
在他心中,是真真覺得自己是在為大明、為天下考慮。因此這兩句話卻是說的正氣凜然。
隻是朱標仍是麵色不改,道:“理由朕方才已經說過了。你說開了民智,便要天下浮動,終究是口說無憑。”
“實踐方出真知,關起門來閉門造車,靠著腦子想出來的局麵,朕不會信。”
“朕今日見你們,是因為不想教你們在天下學子麵前丟臉,而並非是被你們拿捏住了七寸……士子們一腔熱血,卻也不是教你們用來煽動串聯,拿來迫朕低頭的。”
“北方教化凋敝至此,無論如何,朕不會放棄在北麵開啟民智,教化萬民……不管你等是為了維護住你們南人的利益也好,還是當真杞人憂天這天下也罷,”
“這件事,朕不會再容你們耍手段置喙插足。朕知道,你們許多人覺得朕比之父皇心慈手軟,天天吹捧朕是‘仁德之君’。”
“今日朕告訴你們,朕不希得那‘仁德’的聲名!真有人敢拉幫結黨,將這天下的利益,視作南方半壁的利益,想方設法要將這天下分出南北來……”
“那麼,希望你等能想起,朕,可從沒有取消過‘剝皮實草’之律法。”
“若你等繼續逼朕,朕絕不介意,在皇城前再掛上幾十張人皮!”
底下,一眾臣子們戰戰兢兢,恨不得把腦袋都插進土裡,以躲避今日一反常態的懿文皇帝。劉三吾也不敢再說什麼了,隻深深低著頭。
直到怒氣衝衝的朱標徑直離開了謹身殿,這群大臣們也仍舊維持著五體投地的姿勢,不敢抬頭,甚至不敢呼吸。
良久良久,直到有人憋不住氣,小心翼翼的抬頭看了一眼,確認了皇帝甚至是殿內的太監都已經離開,這些大臣們才戰戰兢兢的直起身來。他們麵上仍留著方才的驚駭,許多人都如喪考紕。一向和善的新皇帝驟然暴怒,給他們的感覺甚至比昔日的太上皇帝更加震撼。
“劉大人,這……”有人向劉三吾靠了過來,將他從地上扶起。“接下來我等該怎麼辦?”
這些人裡,劉三吾聲望最隆,年紀最高,是毫無疑問的主心骨。皇帝突發奇招,所作所為出乎了他們的意料,如今仍處於驚駭迷惑中的他們第一反應,便是去問劉三吾接下來準備如何。
“……”劉三吾咬了咬牙。皇帝的威脅已經不再掩蓋,但他卻沒有就這樣被嚇得退縮。此時看向皇帝離去的方向,心中竟是湧起了如若殉道一般的堅決。
“士子們……仍在承天門外。”
“陛下惱羞成怒,正可以說明陛下也亂了方寸。”
“我等……可會同士子,於宮門外向陛下跪諫。”
“務必要扭轉陛下之心,救此社稷蒼生……”
有人的臉色白了白,但更多的人,卻是在思忖之後點了點頭。
他們的底牌,終究是那些被煽動起來的士子。而對於那些士子,皇帝沒有任何的表示。
被皇帝一番申斥,就改弦更張,終究有失風骨,此後在士林會失去名望的。而他們這樣的人,若是沒了名望,比死要更加可怕……而且,皇帝一反常態,或許這是被士子們的洶湧民意嚇到了,因而色厲內荏的體現呢?
這些人的心裡大多抱著這樣的想法。
一邊想著如何煽動士子,劉三吾一邊和這些官員們,在太監的引領下離開了謹身殿。等出了承天門的時候,他們卻是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這些士子們,竟是一臉興奮,三三兩兩,正在觀瞧著什麼。他們的手中,大多拿著個什麼東西,有人正在念誦,時而拍著膝蓋叫好,有人正就地圍坐在一起,和自己的同伴們高談闊論。
若說自己等人進宮之前,這些在承天門外靜坐的士子們,是以一種淒然和決絕的氣氛呆在此處的話,那麼此時,他們的氣氛,就轉化為了一種異樣的熱烈。
這喧囂的討論聲,很顯然,這些士子們本來統合的意見,不知為何已經被分為了兩份。
“劉師!”見劉三吾和一眾官員從皇城裡走
了出來,有人迎上來道。
“你們這是,什麼情況?”劉三吾沉聲問道。
“劉師,錯了!”那名迎上前來的士子並沒有回答劉三吾的問題,反而用一種異樣的興奮對劉三吾說道。
“錯了,都錯了。”
“國富則貧治,民愚則易治……大錯特錯了!”
“民有智而知禮義,知禮義而天下正……這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