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確實存在的。咱能理解你,想要影響千年萬年,唯有開啟民智,才能使得這些懵懂無知的百姓們自己站起身來,不再懵懵懂懂,而是出現更多的人來頂住這個民族和國家。這樣,若是天下蒙難,國之將傾,華夏上下,也能夠群策群力,彙集起力量共赴時艱。”
“父皇……”朱肅心下稍微感動。老朱的這一句“咱理解你”,使得他心中再無憂慮。
“但是!”老朱話音一轉,“你現在開啟民智,就是將這些東西提前抽了出去。”
“咱知道你不是要顛覆綱常,但百姓們慢慢開了民智,咱朱家人做天子的法統,一定會傾覆的。甚至於,三綱五常也會被一些蟊賊所利用,用來對付我大明。”
“咱之所以叫你來……就是想告訴你,趁著咱這個開國皇帝還沒死,你趕緊……也必須!為咱朱家人做皇帝,想出一套新的法統出來!”
“咱雖然說已經想明白了,不奢望咱老朱家一直把持著這華夏江山。但!是!”
“咱大明,至少得超過大漢的四百年!”老朱的眼神滿是鋒銳,灼灼的直視朱肅。
“不然咱這麼多年來,豈不是白忙活了?你必須給咱弄出一套新的法統,好教我大明天下,至少能延續四百年之久。”
“若是沒有四百年……咱在地底下,一樣把你揪出來扒了褲子,狠狠的教訓一頓!”
“……”老朱忽然的爆發,朱肅整個人都僵愣住了。
想出個道統,讓大明至少存續四百年……您老人家真當穿越者是神仙了?
大漢四百年……是分了東漢和西漢,嚴格來說,二者其實壓根不是一回事。
而大明……天下焉有四百年之王朝?
朱肅隻感覺壓力山大。
但老朱說的……倒也沒錯。這些年來他這般操持,還不就是希望要子孫後代長治久安?
他已經不奢望朱家的這片江山亙古永存了……四百年,老朱確實已經做了很大的讓步了。
“道統的事,其實,兒臣與宋師此前便有過討論。”朱肅道。
開啟民智,其中牽涉到的事情方方麵麵。要使得大明的思想不受到抑製,那麼發展科學就是開啟民智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畢竟科教才能興國,若是開啟民智是為了教出一大堆之乎者也的書生,那麼大明確實隻會亡的更快。而科學體係的發展,必然會對現有的這些樸素的哲學體係造成衝擊。
重新厘定大明道統,使得大明皇帝能夠更加名正言順的統治天下……這也是朱肅這幾年來始終在考慮的問題。
“雖說……還沒有十分完滿的定論,但這些日子,兒臣和宋師,確實理出了一個大概的框架,隻是未曾告訴父皇您。”朱肅道。
對於開啟民智的事,宋濂比之老朱、朱肅,都要更加敏感。老人家其實也是希望能夠達成聖人的理想,真正有教無類的。但他其實也知道,新學如今,已經和傳統的儒學再不相同。
科學借著“格物”的名頭,正在不斷的發揚光大,而作為所謂新學創始者的朱肅本人,其實也更加重視客觀真理的科學,開啟民智,其實也是為了培養出更多的科學人才,而不是新學儒者。
宋濂對此表示十分的憂慮,故而,才會對開啟民智一事,有所疑慮和抗拒。
直到彙同老朱的車隊來到了西安,看到了“格物”帶給西安百姓的莫大變化,看到了那些工人們因為生產力的壯大而安居樂業,老人家才堅定了以自己的一生名望,襄助朱肅開啟民智的決心。
對於其中的隱患,老人家自然也是儘心竭力的,想要以自己的學術來將之彌補。
他與朱肅討論多日,二人雖然討論出了一個大體框架,但卻是,還未曾向老朱稟明。
“哦?”老朱的身子微微向前傾了傾。“你且說給咱聽聽。”
“你準備,給咱大明的皇帝,安上一個怎樣的道統?”
“嗯……”朱肅道。“比起董仲舒所謂的‘君權天授’,‘天命所歸’。”
“兒臣覺得,‘天心民意’,或許更為妥當……父皇您以為如何?”
“天心民意?”老朱的瞳孔微微一動,眉毛已是皺起,顯現出威嚴的模樣。“你說仔細一些。”
“也就是……”朱肅看著老朱的模樣,有些忐忑,“也就是,天子承天之命,嗬護百姓,掌理天下;臣子奉皇命而牧民,百姓雖然供奉天子百官,卻並非予取予求的魚肉,天心民心,天意民意。”
“天子有的,不是上天賜予的權力,而是土地的分配之權,對天下人的管理之權。臣子也不是天子的家臣,而是天子從億兆黎庶當中,挑出來的賢良之人,德才兼備之士,協助天子,分好土地,管理好天下,維護好綱紀,保護萬民,做好公器……天子承天之命,順應民心,官吏受吾皇聖命,看護萬民。百姓以產出供養天子百官,故此天心即民心,天意即民意。民心盼公平,百姓要公道。千般公道,萬般公平,隻在民心。天心向民心,天意為民意。”
“天子沒法一個人治理天下,天子也不可能一個人享用億兆百姓的所有供奉……說來說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個王土是上天借天子之手,均分給百姓享有,天子分的公道,百姓心服口服,天下國泰而民安。天子分
得不公,天下擾攘,國家洶湧,流民遍地,義軍四起,就需要有人出來重新分配田畝,管理萬民。而能分好土地者,管理好萬民者,才能君臨天子,坐上龍椅。”
“天子承接天命,而天命是什麼?天命就是讓百姓們有地可種,有路可活。”
“天子為管理之人,百官為天下公器……天子將天下之田土分予天下人,管理天下人使其安居樂業,此方為天子之職責,而非受天下之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