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劇本,也就和先前的曆朝曆代幾乎相同:依舊是從強盛,漸漸走向了文恬武嬉。
黨爭不斷,改革推行不下去,皇帝越來越昏聵無能,邊境的蠻夷崛起,最終淒慘亡國……重溫舊夢了屬於是!
到底該怎麼辦?
曆史上,在經曆了白骨如山的慘痛教訓之後,明末的思想家們開始徹徹底底的反思,到底真正的皇帝該是什麼樣的?大明又為什麼會滅亡?
無數日夜的苦心焦思之後,有人寫出了明夷待訪錄,提出了原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
上古之時,人們因為私心,對大家有好處的事情,沒人去做,危害大家利益的壞事,又沒人敢挺身而出……直到上古賢君出世,不計個人得失,興利除弊,以千百倍的勤勞,治理百姓,才有了三代之治。
後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儘歸於己,以天下之害儘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
三代之後的君主,把天下視作私產,儘占天下之利,把天下人當做客,自己當做主,一個人當皇帝還不夠,還要傳之子子孫孫,敲剝天下人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這還是真正的為君之道嗎?
這是在大明滅亡之後,一些遺民從血淚當中總結出來的教訓。
試問真正的為君之道是什麼?
天下該如何治理?
窮極大明一朝,或許都沒有人想明白,大明之後的三百年,韃清文字獄之下,更沒有人敢想了。
而現在,朱肅則給了老朱一個備選的答案。
未來的君王雖然秉承天命,而天命既是人心,人心既是安樂。
天下之土地並非天子私產,而是受之於天,分之於民。
未來的天下,核心就在於安樂!
因為老朱驅逐了韃虜,給了天下百姓安樂,所以朱家便有天命!
而天命之下,皇帝有權將自己的權力交給官員,使官員為自己治理天下……官員是盛放權力的公器!
而權力出之於皇帝!因為皇帝,是為了使百姓們的安樂存在的!
為了這個目的,皇帝使用這個權力,天經地義!
若是這個法統的框架完全形成了體係,完全可以總結成日後百年的金科玉律,甚至可以傳承更久……隻要趁著老朱這個開國皇帝對國家的無上把控力仍在,推動這一套主張落實,大明的法統,就將迥異於那些皇朝。
這是一條全新的路!
而提出這個法統的朱肅,也將和董仲舒一樣,被捧上神壇……一位成就遠超朱子的聖人,就要冉冉升起了。
這件事情著實太重要了。
“若是,日後百姓不願我朱家子弟為皇帝……”老朱的眉頭皺起,說出了自己對於這套法統最大的擔憂。
“那就說明,皇帝使百姓民不聊生,百姓已經沒有其他退路,隻能對我朱家群起而攻之了。”朱肅肅容道。
“即便是按照原來的法統,父皇您以為,我朱家就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把持天下神器嗎?”
“自從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我華夏子民,就絕不可能成為麻木不仁,任人宰割的魚肉。”
“父皇您先前欲編製戶籍,限製百姓流動,希望大明上下從此成為一潭不變之死水,以為此為萬世之基,但最後的結果你也知道了……”
“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可有因為大明的戶籍律令,就停止在四處流竄?或者您想要閹割百姓血性?身毒而今亦有我大明租界,您也該知道那邊是什麼樣的情況了。”
“縱使種姓之製已經根深蒂固,百姓們毫無血性……但身毒國中,仍然沒有一個長久穩定的政權。因為百姓沒有血性,任何人都能來踩上他們一腳!”
“甚至於百姓麻木不仁,國中上下,宛如一個糞坑一般……我華夏絕對不能淪於那般的境地!”
老朱再次陷入沉默,朱肅說的是事實,縱使,董仲舒的法統之中,特意神化天子,把天子塑造成了至高無上的存在……那又如何?
百姓們活不下去了,連天都敢捅出一個窟窿!何況什麼天子!
天子至高無上不可違逆,到了真正秩序崩壞的時候,也隻是一句笑談而已。
“既然如此,還不如將這所謂的‘至高無上’的法統毀棄,乾脆讓天子因‘治民’而有法統,將天與人徹底合一。”
“想要維持法統,就必須要顧念百姓……這樣,即便天子再昏庸,恣意妄為之餘,心中也必然始終有一根弦,這根弦就是百姓。”
“讓後世之君,無論如何,都不敢忘了百姓!因為他們的法統,本質上就是來自於百姓!”
朱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