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遷都順天(1 / 2)

朱肅在一旁聽著劉三吾的建言,有些訝異。

這老倌兒一路苦行,還真是沒有白走。這份建議,就連他和宋濂也沒有想到。

倒是和後世的“上山下鄉”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說並非所有學生,都適宜去“上山下鄉”,但讓這些作為教諭的大儒夫子們到民間去,既可以讓他們體察民情,襄助朝廷肅清民間不良風氣,又可以擴大朝廷“開民智”政策的影響力,使得百姓們都知道,朝廷有著這麼一項利民惠民的政策。

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哈哈哈哈,劉卿,你這一路行來,竟是又精進了不少啊。”老朱亦是開懷笑道。

“不錯不錯,此議,甚合咱的心意。”

“你既在這順天建立學堂,那便按你的意思來操辦。咱期待著日後,你這順天學堂裡頭,出現許多為我大明添磚加瓦的人傑。”

“這移風易俗的事……既然是你提出來的,這便也交給你們學堂辦了罷。”

“是,老臣必不辱使命!”劉三吾激動的回道。有洪武太上皇的這一句話,他此前名聲上的汙點便算是洗去了。

隻要接下來能夠在這開啟民智的事業上,為大明做出足夠的功績……日後自己的名聲更上一層,甚至於再進一步,名垂青史,也不無可能。

劉三吾躊躇滿誌。

北上而來的諸官們很快就投入到了興建學堂的工作當中。當初朱標劃定的第一批興建學堂的北方八府中,順天算是朝廷最為重視的地域之一,因為順天府乃大明北地重鎮,且因為當年元主是被徐達圍攻後主動撤出順天的,所以順天的人口亦保存的最多。

劉三吾等人幾番物色,終於在順天府的西北麵劃定了一處地方,用來興建學堂。這裡原本是一位元庭貴人的府邸,元人撤出大都城之後,這裡也就空置了下來。

現如今應天府中還在為遴選北人教諭,而舉行恩科,劉三吾等人人手畢竟不足,便也沒有大肆招生。他們準備先著手,解決移風易俗的問題。

元庭百年弊病叢生,即便是身為昔日元大都的順天,也有不少的城狐社鼠、三姑六婆四下裡坑蒙拐騙。劉三吾等人決意先從城裡著手,這幾日裡四處在城中四處宣講,乾勁滿滿的要在老朱這個太上皇麵前好好表現。

這事既交給了劉三吾,老朱便也不再去管了。這些日子便著意在順天研究起這裡適不適合為都的情形來。

此時天氣已過秋分,劉三吾到了幾日後,天空竟是飄飄蕩蕩的下起小雪來。朱肅朱樉等人擔心老朱身體,紛紛勸他少去四處溜達,多在行宮之中歇息,老朱卻是執拗,並不聽從,反而道:

“你們莫要以為咱老了……廉頗八十尚能進飯鬥米,食肉十斤。咱這身體,比之古人也不差許多!”

“不過隻是這點子雪,算得什麼?咱倒是覺得下起雪來,反而頗神清氣爽。”

他的身邊,徐達也是笑道:“老哥哥說的甚是,這些小輩,皆以為北地苦寒,其實再苦寒,能苦的過當年咱們小時候去?”

“老夫倒是覺得,這北地,比之江南可要好太多了。”

“這段日子入應天去給老哥哥你朝賀,咱這一把老骨頭啊,身上都是舊傷。一入江南,簡直從骨頭縫裡酸疼,用什麼法兒都不見好。”

“這一到北邊,一身酸疼,倒是不藥而愈了。”

“咦,天德你不說,咱倒是沒想起來……確實!咱在應天的時候,總覺得手腳酸疼,那叫一個不得勁兒……到了北邊,反倒好的多了!”

老朱驚喜的說道,更是張開雙臂拉伸了一番,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果然輕盈許多,不禁喜上眉梢。

他們這些人,早年間廝殺拚命,多少都帶著些舊傷。江南水汽充沛,尤其是老朱,還住在填湖所造的應天皇城裡,每逢陰雨,自是風濕發作,苦不堪言。

而這北地氣候乾燥,自無風濕之患。

頭發花白的湯和精神矍鑠,亦是感同身受的點了點頭。他早年間在沿海防備倭寇,又做過南洋水師大都督,風濕症也是最為嚴重的。“若說早幾年,這北地苦寒,倒也確有其事。”湯和道。

“不過這幾年,些許嚴寒,已無法傷及我大明子民了。”他笑著低頭,輕輕扯了扯身上衣衫的領子。“這毛衣,可是個好東西啊!”

“價廉物美,隻是用草原上取之不儘的羊毛便能夠織造。不過數文銀錢,就能買下那毛團子織成毛衣,使得貧家百姓再無冬日無衣禦寒之苦。”

“這毛衣,可說是活人無數了!”

順天工業並沒有西安、太原二府那般發達,究其原因,是因為順天百姓大多家有恒產,即便有些許失去土地的流民,在大明建國之初,便也多分配了足夠的土地耕種。

對如今的大明來說,農業仍舊是關乎國運的第一大產業,在順天大肆興建工廠,也不會有足夠的人手成為工人。

但作為北地大鎮之一,順天卻也發展起了一些近代化模式的工坊。其中,毛線紡織廠與蜂窩煤爐廠無疑是其中最為興盛的兩個產業。

毛線紡織廠是因為此地臨近北疆,前往北疆榷場收購羊毛便利,且這裡也是毛衣的主要市場,故而許多商人便乾脆將工廠開設在了這裡。

至於蜂窩煤爐……順天城旁的西山,便是有名的煤產地,而今的西山煤場,已經成為了皇家極為重要的收入產業之一。燒煤取暖,也已經成為了順天之類的北方大城在冬日取暖禦寒的重要方式之一。

畢竟蜂窩煤耐燒、安全,耗用也不高,還沒有異

味,製作簡單的蜂窩煤爐便也順理成章的,走入了千家萬戶。

“咱想起了去年時,這順天府遞送到應天一份奏疏。”老朱頗為感慨的看了看身上的毛衣,“說道去年冬時這順天府遭了雪災封道,足有二十餘日。道路封閉,百姓無法出城去打柴燒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