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那時候還擔心,這城裡,必然要凍死了人,甚至想著要著內閣去擬了賑災的事宜。然而後來竟看到奏疏上說,城中百姓竟無一人凍死。”
“仰賴的,就是這毛衣和煤爐啊!有了這些東西,這順天,確實稱不上是苦寒之地了。”
他背負雙手,昂首向天,看著飄飄灑灑落下的雪花。“日後便當真成了苦寒之地,那又如何?”
“百姓受得,咱朱家後人自也該受得!與百姓感同身受,才能知道重視民間疾苦。”
“咱有意,將大明都城遷到這順天來……那恩科之事,給咱敲響了警鐘啊!”
“都城在南,朝中大臣們享了江南溫柔,就忘了北地百姓還處在苦寒之中,一心隻想著為南人張目……標兒是咱一手教出來的,不至於偏聽偏信,倒也罷了。”
“南邊畢竟遠比北麵富庶,若是後世有哪個皇帝沒有這份英明,居住在南邊溫柔鄉中,忘了這北邊的半壁江山,如那弱宋一般偏安一隅,那豈不是敗壞咱的英名?”
“還是要將都城遷到北邊來……皇帝既在北邊,朝廷就不至於忘了北麵的百姓。”
“況且這順天府是個好地方,定都於此,北可聯通草原,東可揚帆出海。聯通四方,著實是個不錯的帝王基業。”
老朱想要遷都北方,眾人都是知道的。朱肅知道的更多,老朱是想著日後若是小冰河時期來臨,大明皇帝若是身在南邊,無法對北麵的嚴寒感同身受,或許會將北邊視為累贅。
而若是定都北方,朝廷就必須要投入資源來經營北麵。小冰河時期若來,借助經營許久的商道、水路,抗災能力也能更好些。
而選定順天,其實也是意料之內的事。畢竟老朱原本矚意的地方就是西安、順天。既然西安已被否決,剩下的順天被選中,也就順理成章了。
“既然要遷都此地,那麼這城中,可該好生經營一番才是。”徐達道。
“老哥哥,可需要我徐家支援一二?”
他的封地在北邊哈拉和林,孤懸北疆腹地。若是大明定都順天,徐家的好處是最大的。
要知道,草原各族桀驁不遜,不願臣服漢人統治的草原部族,還有許多許多。漢人真正控製的草原地域,仍隻有哈拉和林以及諸多草原榷場在內的諸多城池。
雖說諸多還未內附的草原部族畏懼於漢人兵鋒,大都不敢主動襲擊漢人行商,有些部族甚至與漢人有所合作,會幫助著華夏勢力穩固草原形勢……但隻要是城牆之外,實際上還是諸多草原部族的天下。華夏民族想要真正統治草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若是大明帝京地處於此,朝廷必定便要在此處布置重兵看守國門。對於北方草原部族的威懾力也將加強。
那麼,背靠大明的魏公徐家,自然能夠更加大刀闊斧的開拓草原領地。危急時刻,甚至能夠得到大明邊軍的出兵襄助,也說不定。
大明想要遷都,投入必定巨大。徐家在草原上的生意已是賺的不少,此時自然不吝幫助。
“唔……這城池,確實應該修修了。”老朱沉吟道。順天城城池還是昔日北元鼎定天下時所築,說高大倒也高大,但是在如今火藥火器漸漸普及的大明眼中,已經算不上如何堅固了。
老朱的心中,是想將這順天府修築城一座真正的萬世堅城,首先這古老的四四方方的城牆就不堪用,他想要采用新式的棱堡設計……另外昔日元人的皇城也需要整修一番,資財耗用必定巨大無比。
而且,順天府雖說是北地大城,卻也缺乏各種便利,沒有一國之都所該有的繁榮氣象……若按照昔年老朱的做法,該是又要遷江南富戶,以實順天了。
但現在的老朱,經過了穿越者朱肅的洗禮,他自己亦曾研究過經濟學……已是知道了遷移富戶以實城池,其實弊大於利。
他想了想,轉頭看向朱肅,問道:“老五,關於咱要營建順天之事,你可有什麼主意?”
朱肅想了一想,道:“父皇,若是要錢,咱們大明如今的國庫,該足以敷用。”
“且我大明寶鈔如今已經通行天下,即便是將國庫遷來順天,也無太多路途損耗之虞。故而,倒是無須嶽父支應。”
“唯一可慮的是,如今的順天,更多是作為軍城大鎮使用,尚無一國之都所該有的氣象。一言以蔽之,不夠方便……”
“依兒臣之見,隻要能將順天打造為天下樞紐,則自然便有了皇朝氣象。”
“北元之時大都全賴運河維係。我大明北伐之時,雖也曾疏通運河,但運河到了冬季,河水結冰,水位下降,就沒法通航了。孩兒以為,應該安排一個海港,能夠走海路運送物資,以勾連南北。”
“同時,東瀛的商船、以及鳳鳴洲的船隊,亦可以從海港到達順天。海貿既已通達,順天城經濟自興了。”
老朱點頭,“還有什麼能做的?”
“遼東的木材,礦產,數量眾多,亦可以送來順天交易。南方的絲綢茶葉,也要放在順天交割……這樣一來,南北物資彙聚,光是收到的稅金,就相當可觀。再有,大興土木,需要大量人力。可雇傭三韓之地的高麗人,瀛洲諸島的東瀛人,入京務工,搭配北疆戰俘等,用以建設順天府城。”
“等新
城建畢,便將這些人編入農莊,前去開墾遼東……遼東邊地,多有富饒之土。隻因素來苦寒,又戰亂頻仍,是以人丁不旺。”
“建完城,正好將周圍邊地也開墾一番,四周繁盛,順天自也繁榮。”
“異日農事興盛,商賈雲集,自然便有了國都氣象了。”
“善!”老朱讚許道。“既如此,便將此事發往京中,讓標兒和大臣們好生議論細節。”
“待朝廷北遷,可改‘順天府’為‘北京城’,為我大明萬世昌盛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