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遷民事宜 (免)(1 / 2)

大明第一太子 夜星月語 3449 字 11個月前

朱標背負著雙手默默的想了一會,還是讓毛驤去查一查那個人有沒有留下什麼手稿。

朱標轉身回到文華殿,科舉的事情不能急於一時,索性朱標就把心力集中在遷民之事上,遷民也不可能是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遷移,否則那不還是拆了東牆補西牆麼。

一個村子每一百戶抽走七十戶,優先那些窮困的,其實除了故土難離之外,那些在當地窮困的不行的百姓,遷民其實也不錯,朝廷的補助和政策也是很好的。

朱標擺出了一副地圖,這次移民是要往安徽鳳陽,也就是朱元璋的老家遷移,大概預計要遷移二十多萬人,當然這隻是第一批,往後預計要遷移數百萬人。

自元末黃河泛濫,連續二十年不打口子,元廷內憂外患之下就沒有管,結果導致黃河中下遊大片土地淪為沼澤,最後人煙絕跡,村舍淪為廢墟。

山西現在人口具徐達上報的大概能有兩千多萬的人口,而大明其他地方恐怕全加起來都沒有一千萬。

所以打好這個第一次遷移百姓的事情至關重要,如此也能給後續的遷民工作打個樣子。

往鳳陽遷移也是為了就近補充人口,畢竟鳳陽離南京很近,又是帝鄉,自然是要優先補充。

朱標翻了翻前朝曆代遷移百姓的記載,可惜大多隻是小規模的遷移,數千兵卒跟趕羊一樣把百姓們攆著走,落後的就上去給幾鞭子。

剩下的大多都是天災了,就算是沒有朝廷組織,百姓們也隻能被迫遷移,就像中原各地的百姓因為災荒戰亂主動跑到山西一樣。

首先得告訴他們好處,誘之以利,那些逃難到山西的百姓大多過的也不好,山西也不是他們的老家,所以他們還算是比較容易遷移的。

告訴一路之上他們所有人的口糧都是朝廷供給,到了地方一個男丁分十畝田地,若願意開荒者開辟十畝準其自留八畝。

到了地方鼓勵生育,隻要多生,無論男女,朝廷都有獎賞。

朱標從草原帶來的牛羊,已經有五萬頭放在了鳳陽,而且朝廷也在用茶鹽與蒙古諸部貿易,牛羊馬匹這些牲畜都是好東西。

當然,其實最後還是免不了強行遷移,但是不能像趕羊一般,現在的年頭兒,每個人就都是極為寶貴的,朱標打算先遷移青壯,讓他們吃飽後走快點,到了地方跟著軍隊統一修築房屋,屯田燒碳,做好基礎建設。

後麵的老幼則是可以慢些,反正他們到了那裡的作用也不大,若是急行軍把趕到鳳陽,他們也就趴下了,還得安排人手照顧,得不償失。

朱標還打算收攏孤兒,山西百姓雖然過的還不錯,但那也是跟久經戰亂的地方比,當地的孤兒也有好多,命硬點的吃百家飯活了下來。

相比成年人,這些孤兒無疑更得朱標喜歡,他們隻要給口飯,然後再好好培養無論用來做什麼都是好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