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遷民事宜 (免)(2 / 2)

大明第一太子 夜星月語 3449 字 11個月前

而且不僅是朱標需要,朱元璋的親軍都尉府同樣需要,未來改編成錦衣衛的時候,還需要大量的人手,單從軍中抽調未免有些不妥,最起碼中層和高層是應當自己培養的。

到時候朱標收攏之後統一培養,按照天賦來分配,相比於特務的擴充,朱標現在更希望能培養出一批對理工科有天賦的人才和建造船隻的人才。

想到這裡朱標就是一陣的牙疼,若是那家夥沒死就好了,哪怕他懂點基礎的東西用來教授學生也行啊。

按照現在預計,等百姓們遷移到了鳳陽,也就是秋天了,接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冬天也就快到了,唯有渡過這第一個寒冬,遷移的百姓才算是真的安頓下來了,開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如此再經過兩三年朝廷免稅政策,鳳陽的百姓們也就開始安心耕種生養了。

但是鳳陽雖然說是南方,但是冬天依舊是很冷的,這時候的冬天要比後世冷的多。南方的冷雖然遠遠比不上北方,但是如果沒有足夠取暖的東西大晚上也是會凍死人的。

後世無論在哪裡哪怕家中窮困些,最起碼的棉服外套厚被子都是有的。可現在卻很難弄到這些,就比如棉花,要知道棉花的原產地是印度和阿拉伯。

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中國隻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沒有可以織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國隻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旁的“棉”字。

朱標還記得自己當年去鳳陽祭祖的時候見過他們的被子,大多是填充的柳絮木棉等材料,這個保暖效果可想而知,但是沒有辦法,隻能多蓋幾層,當然買不起那麼多布料,隻能蓋麻布。

百姓們幾個人擠一擠就是一夜,條件好一點就可以用雞毛,鵝毛,鴨毛等一些動物毛做成被子,衣物來保暖,這些東西可是紮人的很,而且還有味道,睡覺時並不舒服,但是也沒有辦法。

富戶也就是能蓋個什麼皮做成的褥子,比如狗皮什麼的,一般山中獵戶都是用的那些野生動物的皮毛,若是太平時節,百姓們可以拿糧食跟獵戶換皮毛。

現在雖然棉花已經傳了進來,可是百姓們哪裡敢種棉花這種經濟作物,災荒戰亂連年,能多種一粒糧食都可能活命,誰會浪費土地去種棉花,飯都吃不上棉花又哪裡賣的出去呢。

這點朱標就要誇誇自己老爹了,兩年前朱元璋就下令南京城附近的耕地,必須種一些棉花,可能老朱也吃過冬天的苦,現在戶部已經安排人手開始製作棉被了,到時候直接運到鳳陽。

有了房子衣被,就隻差供暖的設施了,火炕其實早就在北方出現了,隻不過南方一般還用不到這個,主要也是缺乏燃料,木頭是不禁燒的,所以必須用碳。

煤炭現在其實就有了,而且就在山西,朱標讀過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上麵就記載著山西大同地區煤層的自燃和煤炭的開發利用。

宋代大同地區煤炭已被廣泛燒用。遼、金、元時,大同地區的采煤業已很發達,冶鐵業亦曆久不衰。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