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笑了一聲:“宋濂到底是文人,最重視的依舊是他那無用的清名。”
朱標也沒說什麼,宋濂也是跟隨朱元璋的老人了,但是這麼多年卻一直還是翰林學士承旨,官位一直不高,就是因為他太過看重自己的名聲了,若不是因為朱標的情麵,宋濂可沒資格當科舉的主考官。
父子倆找地方坐了下去,朱標開口問道:“您這次出招可把兒臣也嚇了一跳,明日的早朝恐怕會熱鬨得很。”
朱元璋靠在椅背說道:“咱就是想看一看他們的態度,他們越是維護咱就越是要下手,孔孟之道早就過時了,咱得把朱熹立起來。”
程朱理學麼,朱標聽完後有些頭痛了,其實自元朝開始理學就已經成為了主流,雖然朱熹因為自身原因並沒有受到如孔孟般的禮遇,但是其地位也是很高的。
而現在朱元璋的意思就是把孔孟也拉下來,讓他們如同朱熹一般,用其學不尊其人,讓天下的文人士子去除掉他們精神上的領袖,以此來鞏固皇權。
朱標對理學的態度很端正,畢竟他這麼多年學的也是這個,其實理學並不是什麼愚蠢的理念,這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文明的總結,至少在當時是極為先進的。
我們都知道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能夠有效地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隻不過理學他有他的曆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
朱元璋喜歡他的原因也很簡單,程朱理學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秩序,他們的“天理”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綱五常,是要極力維護的。任何違背這個天理的,都是萬惡的“人欲”,是要打倒在地,踩上一萬隻腳的。
站在後世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落後且封建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但是你要站在皇帝的角度看待,那你就會發現,程朱理學的出現就是在順應日益強化的皇權統治,簡直就是為統治階級量身定製的。
朱標內心很矛盾,他也需要強化皇權,他要做的事情必須整合國家全部的力量,隻有這樣他才能為華夏打下萬世之基。
理學的局限性很大,一旦大力推廣之後,配合八股取士製度,文人士子都將漸漸變為卑躬屈膝、麻木不仁、怯懦自私、墨守陳規、唯命是從的奴隸。
也會讓王朝無可避免地走上了衰敗之路,若論對世人思維之禁錮、精神之壓抑與靈魂之齧噬,千年以來,無出其右者。
朱標對自己父皇說道:“兒臣明日想上早朝。”
朱元璋笑著點點頭,自己的意誌是需要兒子繼承的,而且朱標沒有來勸說他要敬重孔孟,這讓他很滿意,他們是帝王,帝王內心隻需要供奉自己,絕不可讓其他人壓在頭上,如果有那就要將他砸碎!
朱元璋想了想說道:“明日你看著就是了,不要說話。“
朱標點點頭,這是老朱怕他受到非議,畢竟他自己泥腿子一個,不尊重孔孟就尊重了,誰也不敢說什麼,但是朱標文名在外,而且年紀尚幼,這麼早就表現出不敬孔孟可不好。
朱標本也不打算說什麼,打壓孔孟需要循循漸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