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欲滅其根,必先汙其英雄。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經濟的強弱從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這個國家與民族的曆史與文化所構成的意識形態。
要顛覆一個國家,先要解構其曆史,毀滅支撐其浩浩青史的英雄人物,讓他們失去文化自信,向往其他。
這種事好做也難做,所幸朱標早有打持久戰的準備,更慶幸大明依舊處於世紀的潮頭,擁有足夠的文明同化能力。
朱標愣神的功夫,朱元璋也沒說什麼,自己兒子從小就這樣,想的多想的深遠,這是好事,總比沒心沒肺的強。
過一會兒朱標回過神朝著自己父皇說道:“既然無可避免,不如現在就讓天保奴召集諸部進攻瓦剌,反正天保奴背靠燕雲防線,想贏不可能但想輸也不容易,左右能消耗一些蒙古戰力。”
朱元璋搖頭道:“沒那麼容易,天保奴區區幾萬人馬,沒有韃靼諸王的支持根本沒有進攻也速迭兒的力量,而且還要咱們供給糧草。”
“可天保奴的人馬不消耗,入冬之後怎麼安置,若是放進我大明境內,到底是來去如風的騎兵,容易出事。”
大明原本的打算是將天保奴部培養成大明邊境的防線,隻是現在他們的實力很尷尬,不強不弱還有一定戰力。
若是等白災到來時讓他們為盾牌抵禦蒙古進攻,那不出兩日就會被擊潰,甚至出現大規模投敵也不足為奇,畢竟人家才是一家人。
那樣的話大明對天保奴的所有投資就都打水漂了,而且也將會失去天保奴這個蒙古大汗正統繼承人的政治作用,得不償失。
若是放進大明防禦邊線以內,那同樣容易出現問題,天保奴麾下將領雖然都是脫古思帖木兒殘留下來的嫡係,可裡麵必然是有也速迭兒安插進來的內奸,而且絕不會是一兩個。
脫古思帖木兒堂堂蒙古可汗,就被也速迭兒輕軍偷襲襲殺了,這裡麵要說沒有裡應外合的配合那是說不過去的。
這些人安放到大明防守邊境的後麵,那可就是顧頭不顧腚了,菊花殘滿地傷的結局現在都可以預見。
而且除去能騎馬拚殺的青壯外,天保奴麾下的部族牧民也不是個小數目,這些人如何安置過冬也是個問題。
朱元璋伸手捏了捏眉心,他大明百姓都有不知道多少還掙紮在饑餓之中,如何能再從他們口中奪糧供給外族。
隻是這些人現在名義上又臣服了大明,如果不管不顧無異於將他們推回瓦剌那邊,我消彼漲禍亂之源。
朱標還是勸道:“父皇,內部無解之難題,唯有尋求外化,瞧蒙古那邊的形勢,縱然今年白災沒有到來,他們也一定是要進犯大明以圖消耗人口,既然如此不如我們提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