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隻守不攻(2 / 2)

救世秦皇 塵心追月 6991 字 9個月前

嬴政點了點頭,說道:“待他回來,寡人跟他聊聊,看看培育穀種之人對此事如何看待。”

“嗯,沒準司馬大人現在已經在城中了。”李斯笑了笑說道。

嬴政用不一樣的眼神看了李斯一眼。

現在的李斯,不管說什麼,都非常的準,嬴政也都會信,他說沒準司馬鴻已經回來了,那十有八九司馬鴻已經回來了。

兩個人說著聊著,已經接近了西城門。

一個帶著高貴氣質的身影出現在西城門口,後麵還跟著幾個侍衛。

這人不是彆人,正是呂不韋。

見嬴政與李斯向城門口走來,呂不韋催馬迎了上去。

“王上。”走到近前後,呂不韋拱手道。

“仲父是在等寡人?”嬴政問道。

“正是。”呂不韋說道,“老臣惦念王上的病情,一早便去探望王上,卻不想王上已經帶人出宮了,而且還出了西城門,老臣實在放心不下,所以便在此等候。”

“仲父掛心了,寡人修整一夜,已經無大礙了。”嬴政平和地說道,像是並未曾患病一樣。

呂不韋有些驚訝,但看向嬴政,卻看不出半點病色,不是全好了是什麼。

什麼病能好這麼快,這已經超出了呂不韋對醫術的認知,不過呂不韋城府深的一麵表現了出來,也沒有過多的追問,低聲說道:“王上,老臣還有一事稟告。”

“仲父請講。”嬴政說道。

“昨日傍晚,王賁傳回消息,稱趙國已經從邊界撤兵,還派人送來了書信,王賁不敢耽擱,差人將書信送回鹹陽。”呂不韋一邊說,一邊將一卷錦帛從衣袖中取出。

嬴政接過錦帛,打開來看。這是趙王親筆寫的一封書信。

趙王是以嶽父的口吻寫的這封信,頗俱感情,內容是告知嬴政,他已經驅趕了樊於期,並且撤回了邊界的駐軍。對於造謠生事者,已經緝拿,不日將會派人押送到鹹陽,並且還會隨行王族的人,送上胡羽公主的嫁妝。之前的一切都是誤會,希望嬴政善待胡羽公主,早日給他生個外孫等等。

嬴政看完了信,歎息了一聲,苦笑著搖了搖頭。他何嘗不知這是趙王的緩兵之計,也是為秦趙兩國互相找了個台階下。

呂不韋並沒有看過信的內容,不過通過王賁傳回來的軍情來看,也不難猜出書信中的內容。

“王上,如今該如何善後此事?”呂不韋問道。

嬴政將錦帛卷了起來,放入了衣袖之內,長舒了一口氣,說道:“讓王賁撤軍回來吧,但關卡的守軍不可放鬆警惕,特彆是魏國的動向,趙王雖說已勸魏國退兵,但防人之心不可無,此番征討,未使魏國有一兵一卒的損失,吾大秦卻損兵折將,已不適宜再戰了。”

呂不韋點了點頭,說道:“事實確是如此,也隻能任由魏國幸災樂禍一陣了。”

“就讓他們再高興幾年吧。”嬴政轉而素然說道,“呂相邦聽命。”

呂不韋俯首,恭敬地說道:“老臣在。”

“此番征討魏國,大秦損失了長安君成蟜,以及數萬兵士,雖未傷筋動骨,卻也有損士氣,寡人決定,從即日起,大秦隻守不攻,一方麵募兵屯糧,一方麵坐看六國互相消耗,以待戰機。”嬴政故意放大了音量,使得周圍過往的百姓都聽的到。

呂不韋的眼珠轉了兩圈,隨即說道:“王上的這個決定甚是英明,老臣即刻傳命下去,命邊關加強防禦工事。”

這種策略,李斯早就對嬴政提出來了,隻是當時嬴政王威尚淺,又無兵權,更何況伐魏之事也是眾臣心中所向。可如今長安君成蟜因為此事隕落,又自耗了幾萬的將士,此刻提出來,便正是時機,呂不韋也定然不會反對。

隻守不攻的策略一旦執行,嬴政便可以安心培植原穀種發展農業,對飛弩等新式軍械也就可以更專注地去研製了。

嬴政又看了看呂不韋,說道:“寡人現在想要去文擂居看看,仲父一同前往可否?”

“王上的身體剛剛複元,老臣陪王上走走也好。”呂不韋嘴角上揚,微笑著說道。

呂不韋調轉了馬頭,與嬴政並肩向文擂居的方向行去,後麵跟著李斯,還有呂不韋的幾個隨從。

在嬴政與呂不韋交談的過程中,李斯並未說什麼,隻是聽著。

但城門口進進出出的百姓卻大多聽見了他們的對話,此時已經互相之間議論了起來。

“聽見了麼,方才大王對呂相邦說要撤回軍隊了,而且還說近幾年都不打仗了。”一個中年的婦人用手捅了捅旁邊的一個中年男子。

這個中年男子會心一笑,說道:“不打仗了好啊,百姓之福啊,若不是之前在戰場上斷了腿,恐怕吾這條小命早就交代在沙場上了。”

中年婦人的眼神中閃過了一絲傷感:“可咱們家的太平卻是用你的一條腿換來的。”

“不過是踮腳而已。”男子拍了一下左腿,說道,“總比送了性命強吧,想想那些戰死的兄弟,咱們已經算是夠幸運了。”

“吾也不是抱怨,隻是在感慨。”婦人看向已經騎馬走遠的嬴政等人,傷感的情緒消失了,轉而期盼地說道,“吾隻是希望這些不幸不要再發生,但願真如大王所說的那樣,停止一切殺伐,讓百姓安居樂業的過日子。”

中年男子眼神動蕩,握緊了婦人的手,目光也跟隨著婦人,望向嬴政的背影。

很多時候,一個家庭的幸福,甚至是無數個家庭的幸福,是由某一個人的一句話來決定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