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呂不韋的隱秘(2 / 2)

救世秦皇 塵心追月 7217 字 9個月前

嬴政身穿王袍,頭戴王冠,雄姿勃勃地端坐在王椅之上。

再看下麵,黑壓壓的全是人。

與其說這是一次朝議,倒不如說是一次廷議更為貼切,因為即便在先王的那個時代,也有不少的人沒參加過朝議,而如今卻都來了。

人雖多,但殿內卻無比地安靜,除了眾人的呼吸聲,再無其它聲音。

“諸位!”嬴政高聲道,“一個月前,寡人在雍城加持了冠禮,已然成年,所以這廟堂的朝政自當親自把持,眾卿可有異議?”

對於這理所當然之事,眾臣子哪裡會有什麼異議,齊聲應道:“臣等無異議!”

“好!”嬴政的這個“好”字說的很重,“既然如此,呂相邦何在?”

一早便被重點“護送”來到殿上的呂不韋高聲應道:“臣在。”

嬴政這才看向立於眾臣子前麵的呂不韋,沉聲道:“寡人既然親政,還煩請呂相交出兵符和國庫的金匙。”

瞬時,大殿內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呂不韋的身上。

畢竟,呂不韋的態度,決定了大秦的廟堂會否再經曆一次風雨。

隻見呂不韋的臉上並沒有什麼表情,從懷中掏出了兩樣早就帶在身上的

東西,畢恭畢敬地向前走了幾步,將手中之物交給了趙高。

趙高接過來,轉放到了嬴政的麵前。

隻見這兩個物件,金光燦燦,光彩奪目,做工也十分精細美觀。

一個,是可以號令千軍萬馬的金質虎符。

一個,是可以隨意支配國庫的金質王匙。

嬴政拿起虎符仔細地看了看,又拿起金匙瞧了瞧,便回手又遞給趙高。

趙高小心翼翼地接過,然後將其與王璽放在了一處。

王璽、虎符與金匙,這三樣代表了最高權力的象征,終於湊到了一處,嬴政等這一刻,也苦苦等了九年!

按捺住心中的喜悅,嬴政再次冷眼看向呂不韋:“呂相邦,此次嫪毐犯上作亂,偷襲王宮,你不會還沒有聽聞吧?”

一國之相豈會不知道這等大事,嬴政如此說,自然是想折辱呂不韋。

“回王上,王宮血流成河,老臣早已親見。”呂不韋答道。

“如今,作亂的嫪毐已然伏法。”嬴政的聲音依舊冰冷,“但嫪毐的同黨似乎還未曾鏟儘,不如大家說說,咱們是放他們一馬呢,還是將其一網打儘,穩定朝綱呢?”

王翦上前一步,拱手道:“王上明斷,亂國之罪不可姑息,之前成蟜兵變,就是給咱們敲響了警鐘,如今嫪毐再次起事謀逆,咱們定要將其餘黨徹底鏟除,根治這反秦之風,湮滅那反秦之念。”

“好!王將軍說的在理,隻不過……”嬴政故作沉吟道,“這推薦嫪毐入宮的元凶,又算不算是嫪毐的同謀呢?”

眾人的眸光,再一次集中在呂不韋身上。

有誰不知道是他推薦嫪毐入的王宮。

隻是,沒人搭話。

或許是都在猜測秦王的真正用意,也或者是不想落井下石。

呂不韋有些出人意料地又上前兩步,拱手道:“稟吾王,老臣當年卻有不察之罪,使大秦承受國難。老臣願聽憑王上處置,絕無怨言。”

說罷,呂不韋已然跪拜在地,作以認罪的姿態。

嬴政眉頭一動,本還以為呂不韋會辯解一番,卻不想他竟然直接認罪伏法。

態度還極為誠懇!

“好!”嬴政站起身,走到了呂不韋的身前,“既然你已認罪,到是省了寡人不少的口舌。”

呂不韋地下頭,看不到什麼表情。

“趙高,擬旨!”嬴政高聲道。

“是。”趙高俯首道。

“著令,大秦相幫呂不韋即刻卸任,打入天牢待審,並封鎖呂府,一切私產充公,頒布《逐客令》,驅逐呂府一眾門客。”

“再令,昌平君熊啟此次平定叛亂,位居首功,特晉升為左相,接替呂不韋總領朝政,並賜郢城為其封地。”

“又令,昌平君所率西楚軍,在此役傷亡慘重,現按其所有在籍軍士均直接進爵兩級,生者,可隨意挑選城池或者關隘前去赴任;亡者,則賜其家眷良田十畝,糧千擔,若生者不願繼續從軍,則同樣賜予良田十畝,糧千擔。”

沉默了一下,嬴政問道:“都記下了嗎?”

“記下了。”趙高拿起了早已準備好的旨意,照著重複了一遍。

這一通旨意頒布下來,在場的人都是麵色一陣變換。

再看呂不韋,依舊是異常平和地拱手拜道:“老夫……接旨。”

本是有病在身的昌平君,如今卻麵泛紅光,極為鄭重地拱手道:“微臣接旨。”

這時,四個禁衛走了進來,擁簇著呂不韋走出了大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