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未必會來(2 / 2)

救世秦皇 塵心追月 7189 字 9個月前

樓蘭和且末都去了書信,嬴政沒有理由不給烏禪寫信,於是就又給精絕寫了一封書信。

不過這一次,是由嬴政親筆所寫。

一來烏禪看得懂華夏文,二來拇指也不太好意思幫著翻譯,若是裡麵有什麼肉麻的話語,豈不是叫人很尷尬。

整理完了三封書信,嬴政帶著拇指來到了景窯。

製造密石器械所用的材料,景窯本就儲備了不少。缺的,隻是一些組成管道的整塊的條石而已。

嬴政帶著拇指查驗了所有現有的材料,然後命軍士們裝上車,由蒙毅帶隊,先行運往驪山。

蒙毅出發了之後,嬴政回到王宮,將後宮夫人們排序好的畫卷整理好,交給了趙高。

昌平君昨日便已召集了數量不少的裁縫,並將他們送進了司馬府。

司馬傑專門挑選了幾處屋舍,以便於這些裁縫在這裡趕製服飾。

絲綢和錦緞也還有些富餘,足夠裁剪這些服飾了。

即便庫存的不夠也沒關係,列國會將原料源源不斷地運送過來。

南蘇之所以與胡羽同要賞賜,並對此事頗為上心,或許喜歡彆樣的衣服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楚國可是盛產茶葉和絲綢的大國,秦國打通了西域這個通道,從一定的角度來看,卻是對楚國最為有利的。

更何況,嬴政這次帶著這麼多的訂單回來,更說明了綢緞在西域受歡迎的程度,那麼楚國定能大撈一筆外財。

而這司馬府,以後便可能會是一個貨物的中轉站,又或者也是一個製衣坊。

這邊剛安置完了那些裁縫,卻見昌平君急匆匆地奔進了府門。

「王上,微臣已經將鄭國送走了,不過……」昌平君欲言又止。

「不過什麼?」看到昌平君略為緊張的神情,嬴政的心也提了起來。

「不過,微臣看鄭國的返鄉之心頗為急切,擔心他會一去不回。」昌平君說道。

「嗬嗬,寡人還以為出了什麼事情。」嬴政鬆弛了下來,說道,「這一點,寡人覺得不必擔心,就如昌平君你來說,寡人命你去往楚國,那你會不會一去不返,留在楚國任職呢?」

「當然不

會。」昌平君斬釘截鐵地說道,「熊某雖為楚國王室宗族,但始終行秦事,享秦祿,誓死忠心於王上,定然不會做出離棄,或者叛逆之事。」

「哦?」嬴政平和地問道,「那若是有朝一日,為了達到寡人的某種目的,而命你離棄大秦呢?」

為了應對項燕提的那個要求,嬴政不可能不留個後手,畢竟胡羽已經又懷上了,這件事,就不得不馬上考慮了。

「這……」昌平君想了想,說道,「若是對王上和大秦有利之事,微臣自然聽命。」

「嗬嗬,你也不用緊張。」嬴政笑道,「寡人也就是隨口一說,你也不要太當真了。對於鄭國,寡人到覺得,他沒有理由不回來。」

「為何?」昌平君不解地問道。

「你想啊,當初鄭國能答應留在大秦修渠,不正是因為自知理虧,而害怕咱們發兵攻韓嗎。」嬴政解釋道,「既然這個理由那時成立,那麼現在水渠未成,理由也一樣成立。」

「再者,鄭國的家室和理想都在大秦,他又怎會放棄了而歸韓呢?」

「何況,韓王現在已經視他為外臣,即便他回去,也不見得會啟用了。」

嬴政分析的頭頭是道。

有才能的人都想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哪一國的君主能幫助自己實現,這個人就會去追隨那個君主。

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嗯,的確如此。」昌平君點了點頭,說道,「看來是微臣多慮了。那接下來,微臣便準備迎接韓非之事。」

「不。」嬴政抬手道,「寡人說的是鄭國,定然會回到大秦,但卻不一定能帶的回韓非。」

「哦?」昌平君說道,「莫非那鄭國,請不動韓非?」

嬴政沒有回答,而是看向旁邊的李斯:「先生,依你來看,韓非會來嗎?」

李斯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韓非其人,雖有些口癡,但卻頗有一股子傲氣,更何況,這建渠一策,本就是韓非所提議,其疲秦的真實目的又已然暴露,那麼在不確定是福是禍之前,想必他是不會來的。」

「嗬嗬,寡人也是這麼想。」嬴政笑著說道,「這次讓鄭國先打個前站,目的就是要傳遞個信號。」

「傳遞個信號?」昌平君思索著嬴政的用意。

「嗯,不錯。」嬴政點了點頭,「當初韓國獻上疲秦之策,意欲夥同趙、魏擊潰大秦,寡人可並未深究。可如今,卻到了說道說道的時候了。」

「嗬嗬,的確。」李斯也笑了笑,「若是韓非他認賬,並且幫著修渠,那一切還好商量,若是他不來,那咱們可就有了出兵的理由。」

昌平君思量了一下,說道:「之前王上不是說,十年內不會出戰嗎,要修養生息,積蓄國力。」

「嗬嗬,寡人是說過。」嬴政說道,「所以說,咱們還是盼著韓非來吧,這樣咱們也能省些力氣。」

李斯拱手道:「此次,若是鄭國請不動韓非,那微臣願去一趟韓國,會會韓非。」

嬴政想了想,說道:「這樣也好,去年那老韓王剛剛過世,咱們也正好會會這小韓王。」

嬴政口中的小韓王,正是現在的韓王韓安,而韓國那時候之所以獻上修渠之策,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韓安剛剛即位,朝局不穩。

鄭國當時害怕秦國出兵伐韓,也是因為這一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