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上次將近八萬人都輸了,這次隻剩兩萬來人,還想贏?
而且,這次想跑都跑不了,後麵的頭曼都不帶讓的。
右賢王一咬牙,帶著隊伍就衝了上來。
索林隻是揮了揮手,漫天的箭羽就射向了匈奴的隊伍。
右賢王也顧不了那麼多了,揮舞著雙刀,繼續衝向索林。
不知是不是提前安排好了,射向他的箭羽還真就不多。
張勇雙腳一銼腳蹬,提著一杆長槍就奔向右賢王。
右賢王近些年疏於操練武藝,怎麼能是張勇的對手,隻一個照麵,就被張勇刺落馬下。
後麵的騎兵被箭羽所阻,都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右賢王倒在血泊之中。
頓時,軍心大亂,鬥誌全無。
羌瘣下令,全力擊殺匈奴軍。
匈奴軍向來時的方向潰散奔逃。
頭曼單於這邊,整頓之後,也開出大軍,卻見山口處黑壓壓一片,已被秦軍堵住了去路。
一打聽才得知,是王翦的大軍封住了山口。
頭曼大怒,下令進攻山口的秦軍。
可那山口有些狹小,攻了幾次,根本靠近不了就已經損傷很多人。
兩側的山林也都是秦軍,想要從上麵突擊出去似乎也不太可能。
無奈之下,頭曼隻好退了回來,從南側的山林繞行。
可剛翻過幾個山頭,就見山嶺上傳來一陣鼓聲,那軍旗上赫然寫著“趙”
字。
原來趙軍早就守了好些天了,也一直監視著右賢王的動靜,這些天右賢王的一舉一動也儘收李牧的眼底。
當時右賢王怕被追兵發現,哪敢向外探查。
頭曼又命人向山嶺發起進攻,可又被大石頭砸了回來。
等上麵的趙軍石頭消耗差不多了,匈奴再次進攻,卻發現那麵的趙軍總體人數似乎不少於他們。
即便麵前攻占了一個山頭,那後麵還不知道有多少個山頭埋伏著守軍。
照這個方法打下去,隻要山口那些秦軍一衝過來,他們就徹底交代了。
無奈之下,頭曼再次改道。
探馬發現,一個山穀深處,似乎有一條河道,順著河道行進,應該可以走出去。
於是,頭曼讓大軍順著河道向前行進。
可走了大概幾裡之後,前麵又出現了大批的伏兵,旗號卻變成了“燕”字。
頭曼這個氣啊。
怎麼中原北麵的這幾個國家都這麼和諧了嗎?
竟然合起夥來欺負匈奴。
看來,的確不能樹敵太多啊。
想到這裡,頭曼頗有些後悔。
自己的父親經過幾番苦戰,終於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部落聯盟,從此,匈奴各部落不再各自為戰,也不再互相攻伐,也終於有了“國”的概念。
而自己接手之後,便將“匈奴王”的稱號,改為了單於,並且目標更為遠大。
他有一個願望,就是親眼看一看傳說中富庶的中原到底是什麼樣子。
聽說中原各國都時常互相攻伐,正有可乘之機,於是他便讓河套附近的幾個部落時常襲擾中原。
這次的動靜鬨得有點大,不過也正是時機多侵占些中原的土地,於是他集合了多個部落的勇士,大舉南下。
卻不想,如今竟被圍困在這陰山之中。
不過也奇怪,為什麼明明占據了優勢,中原的軍隊卻不進攻呢?
他們隻是守住了通道,卻並不向裡麵壓縮。
如果調換了位置,頭曼早就將裡麵的敵人一舉拿下了。
他想了想,決定原地觀望,看看中原幾路大軍的動向再說,如果哪個地方有突破的機會,就全力一擊。
可是……
三天過去了,外麵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頭曼坐不住了,帶著隊伍繞過一處穀底,向山梁上發起衝擊,卻又被打了回來。
眼看自己的糧草越來越少,這禿山上的獵物也沒有多少,再這麼僵持下去,所有的匈奴人非餓死不可。
頭曼心中一聲長歎,決定跟中原的軍隊首領談一談,於是派了幾個會說華夏語的使者分彆前往各處的守軍大營,請求和談。
燕、趙兩軍傳回話來,要談隻能找秦國談。
秦軍也帶回了消息,議和沒有問題,但為了表示誠意,頭曼單於要前往秦軍大營,親自與王翦主帥麵談。
頭曼又派人過去,說看看在中間的地方商談行不行,結果被秦軍果斷的拒絕了。
又猶豫了兩天,頭曼做出了一個決定,親自前往秦軍大營!
他手下的匈奴首領哪能放心,紛紛勸阻。
可頭曼隻留下了一句話:“如果我死在了敵人的手裡,希望能喚醒你們的鬥誌,衝殺出去。”
說罷,就帶著兩個隨從,進了秦軍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