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滅韓餘波(2 / 2)

救世秦皇 塵心追月 6412 字 9個月前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嬴政還要感謝魏國,當初將秦國硬生生逼成了現在模樣。

然而傲慢,注定要付出代價。

當年的魏武卒雖說強悍,但魏國的國力畢竟支撐不了同時對幾國作戰,況且魏國位於中原腹地,經常麵臨來自四麵八方的夾擊,所以魏國隻得其名,並沒有能力一統天下。

在龐涓之後,魏國的軍力便一瀉千裡,再無稱霸的實力。

前些年裡,好不容易出現個信陵君魏無忌,卻因為魏國先王的猜忌而消沉了下去。

魏國雖然軍力弱了下來,可是曾經的情報能力,卻保留了下來,魏國在各國暗中安置的探子也不在少數,並且隱藏的極深,所以魏國的消息極為靈通,一些明麵上不方便做的事情,也都由這些探子暗中完成。

魏王在禦書房做了一番詳細的安排之後,又寫了幾道國書,分彆遞向其它幾國的廟堂。

這一刻,危機感迅速蔓延到了整個魏國的每一寸土地,並隨著那幾封國書,傳遞至華夏的每一個角落。

列國持續二百餘年,被滅掉的國家不計其數,最後剩下來這傲立於九州大地之上的七個雄主。

其中齊國的曆史最為久遠,根基最為深厚,可在被樂毅打的隻剩下一座孤城後,似乎再沒有了雄心壯誌,而代替呂氏的田氏,似乎極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權力,隻是固守田園,與世無爭。

所以近幾十年間,齊國與其它幾國的關係都頗為融洽,隻是偶爾平息一下他國之間的紛爭。

在收到魏王寫來的國書之後,齊王隻是命人象征性的過問一下韓.國的事情,並且建議秦王善待原本韓廷的王室宗族。

至於九鼎,齊王才懶得理會。

大周都亡了,搶那些沒用的大鼎作甚?

南麵的楚國是地盤最大的,尤其是在吞並了吳國和越國之後,大有一統天下的勢頭。

可不知是因為人口耗損的太多,還是沒有足夠的財力,楚國始終沒能再進一步,尤其是最近幾十年,連之前的國都郢城都給弄丟了。

楚王剛與自己的姑爺達成一定的協議,當然不能因為魏王的幾句話就跟嬴政翻臉,雖說日益強大的秦國的確是個威脅,但隻要嬴政不主動對楚國發動進攻,那楚王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哪還能主動招惹秦國?

為了表示更大的誠意,楚王將魏王送來的國書原封不動,郵送給了嬴政。

至於北麵的燕國,或許是對秦國最缺乏敵意的一個,因為距離實在太過遙遠,兩國之間並沒有地盤上的爭端和利益上的衝突。況且除了與趙國偶有摩擦,燕國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匈奴上麵。

再說對於魏國,燕國本身也沒什麼好印象,你麵臨秦國所帶來的威脅,關我屁事?

唯獨有強烈反應的,反而是與秦國簽訂了盟約的趙國。

盟約這東西,說它有用,的確有用,說它沒用,其實就是一張紙。

因為兩國一旦開戰,之前的盟約,都可以統統作廢。

秦王向趙國借道北擊匈奴,就是實實在在的例子。

剛繼位不久的趙王遷,自然很怕嬴政再來這麼一手,所以他並不怎麼相信嬴政會一直履行承諾。

所以,他對魏王的提議很感興趣,就算不明著做,起碼配合一下是沒有問題的。

畢竟,趙魏韓三國本是同源,始於三家分晉,如今韓.國已經覆滅,這趙王與魏王有類似的感受,也實屬正常。

並且,趙遷當初即將繼位時,就受了秦王不少的氣。自己的老爹因為生氣提前歸西,自己的妹妹還胳膊肘往外拐,自己的背後還有個被廢掉的太子趙嘉在虎視眈眈。

等等,趙嘉?

何不把臟水潑到趙嘉的頭上。

上次秦國借道攻匈奴,可是跟自己談的條件,那趙嘉瞪著眼睛生悶氣,他本來還想趁著先王仙去,爭奪一下趙王之位,可活生生的被嬴政給攪和了。

趙遷想到這裡,提筆給魏王寫了封回信,然後命心腹親自送到魏王的手上,又叫來了劉公公。

這劉公公是一手將他服侍大的,可謂是心腹中的心腹。

“鹹陽那邊,最近有沒有什麼動靜?”

劉公公躬身答道:“王上,沒有特彆大的動靜。前幾日那文擂居傳來消息,秦王最近經常去文擂居的後宅,似乎是那藏寶閣裡有什麼事情。”

趙遷眉頭一動,說道:“說具體點。”

劉公公搖了搖頭:“來信就說了這麼多,主子要是想查,我就讓那邊盯得緊點。”

“這次派人直接過去,不要再傳書信了。”趙遷停頓了一下,又說道,“還有,加強邊關的守備和盤查,一旦有可疑的人員入境,一定要加強盤查。”

劉公公應了一聲,轉身退去。

趙遷眼神一陣晃動,長長地歎了口氣,似乎是在緩解心中的壓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