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跟著舅父趙禮進了村子,並命幾個軍士將沿途打的獵物都送了過來。
十多個鄉親已經聚在了村口,都是滿臉笑容地迎接秦王。
有趣的是,嬴政就像是來救濟災民一樣,將那些獵物都給每戶人家分了。
村民一片謝聲,年輕力壯的將獵物送回家,餘下幾個年歲大的,一直陪到趙禮家。
簡單落座後,嬴政感慨道:“想不到,我這個被趙國刺客追殺的人,在這小村落還挺受歡迎。”
“刺客?”一位乾瘦的老漢驚怒道,“是哪個該千刀的,居然敢行刺秦王?”
另一位老婦用力敲著拐杖說道:“作孽啊!秦王你就安心在這呆著,哪個敢再來打攪,我老太婆跟他拚命!”
其餘幾人也都七嘴八舌地發泄著自己的不滿。
嬴政哈哈一笑道:“我可真沒想到,在趙國的地界,沒有被通緝,反而還頗受愛戴。”
趙禮解釋道:“你不知道,之前你在韓.國除夕的事情,早就傳遍了天下,人人都稱讚你有大義,就連他國的百姓都同樣愛惜,試問天下哪個君王能夠做到?”
剛才先開口那乾瘦老漢看來是個急性子,吹著胡子說道:“可不是嘛,秦王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前往他國,為百姓鏟除禍患,而那韓.國自己的君王卻像縮頭烏龜一樣,躲在王宮裡麵吃香的喝辣的,不顧百姓死活。”
那老婦說道:“依我老太婆看,有那樣的君主,那韓廷滅國是早晚的事,對於他們的百姓來講,歸附了大秦反而是好事。”
幾個人又議論了一通,才被楊槐的父親阻住。
楊林道:“都是不出山門的獵戶人家,討論什麼天下大事,咱隻知道秦王對天下的百姓好就夠了。我還跟你們說啊,誰也不許把秦王來咱這的事情說出去,不然我老獵手跟他沒完。”
“村長說的對。”那乾瘦老漢道,“彆人的事咱管不了,但能管住自己。”
原來楊林還是這村落的村長。
那老婦又敲著拐杖道:“誰要是亂嚼舌頭,老太婆也不答應!”
楊林道:“行了,話也說明白了咱彆打擾人家敘舊,晚些時候再來吧。”
眾人這才散去,楊林拽著楊槐交代了幾句也跟著出了門。
終於清靜下來,嬴政這才苦笑著對趙禮說道:“想不到舅父這裡的鄉親,還挺熱情。”
“鄉下人嗎,哪裡見過什麼君王,都是圖個新鮮。”趙禮道,“不過他們對你的敬意到不是假的,相信不會有人透露你的行蹤。”
嬴政點點頭,開始跟趙家父子攀談起來。
趙禮又詳細講了他們一家離開邯鄲的經過,後來到此地投奔村長楊林,於是這小小村落便接納了他們。
楊林對趙禮講義氣,對趙佗更是比自己的兒子都好,不但親手教趙佗打獵,還傳授武藝,有什麼東西都是先讓趙佗挑好的,剩下的才給楊槐。
趙佗也是出息,不但練就一身好本事,還善良勇敢,樂於幫助村民,還未及冠禮,就頗有些人氣。
於是楊林便想讓趙佗接任下一任的村長。
對於這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落來講,村長就相當於一個部落首領,既不用受朝堂的什麼管製,也沒有與外界爭名奪利的壓力。
不知不覺間,天色已晚。
楊林帶著幾個村婦,拿著一些嬴政送來的野味,再次登門。
“村裡沒什麼好東西招待貴客,我讓她們剛采了些蘑菇野菜,咱們就著這些獵物做些野味。”說罷,楊林讓那幾個村婦去幫趙佗的娘做飯,自己則拿出珍藏多年的晉酒,擺上了桌席。
索林則拿出一些軍中隨身帶的乾果肉乾,幾個人先喝了起來。
嬴政敬了兩位長輩一杯,然後好奇地問道:“兩位前輩,我特彆想知道,除夕這件事,真的對於百姓來講,有這麼重要嗎?畢竟絕大多數並沒被波及,更沒什麼損失。”
楊林微微一笑,並沒有直接回到他的問題:“古時有大禹治水,想來,受益的也都是受到水患困擾的民眾,而絕大多數百姓並沒有這方麵的隱患,但全天下的百姓卻都念著大禹的好,你們說這是為什麼?”
索林是直性子,開口道:“想必是因為,治水之後增加了糧食產量,得以使全天下的百姓衣食無憂。”
楊林輕輕點頭道:“說的沒錯,但不全麵。依老夫看來,更重要的是,天下百姓看到了一個能夠顧全百姓的君主,一個心係黎民的帝王,他能帶給百姓希望,百姓也會覺得有盼頭,有乾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