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呂武,已經有了一枚,讓其在背後幫襯呂雉,倒也應該。畢竟呂文是未來劉邦的老丈人,有些事情不是太方便去做。
而那最後一道祖令,當然是留到劉邦的王朝覆滅時候再用。
(後來,漢朝傾危,經過司馬徽和呂伯奢的布局,大漢朝果然在名義上,是滅在了呂布的手裡,並且由司馬家再次一統,此乃後話。)
嬴政仔細將那令牌擦了擦,然後重新裝進錦袋,放進了隨身的包裹中。
姬發俯下身子,打開了青銅箱子的第二層,隻見兩部典籍安靜地躺在其中,看樣子也是銅箔製成的冊子,樣式古樸而典雅,不沾一點灰塵。
姬發十分愛惜地拿起其中一部,一邊用衣袖擦拭,一邊說道:“看到這部典籍,就仿若看到了與太公並肩而立的那些歲月,卻已不知不覺間,悄然而逝了八百餘年。”
一向仙風道骨,給人感覺已經參透生死,看淡富貴的老者,難得在臉上映出一抹難掩的思愁,似乎是在追憶那悠悠過往,又像是在重新品味人生。
他這一生,活了普通人的幾輩,甚至是十幾輩子,早已體味了人生百態,喜怒哀愁,卻始終沒曾為自己謀求過什麼,如今看到太公的遺物,就仿佛看到了天承一脈的宿命,和注定波折的一世。
閱讀網
而嬴政自己又何嘗不是這種宿命?
雖然沒有漫長的生存體驗,但這幾年嬴政經曆的也著實不少,並且,他即將麵對的,是天承一脈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
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嬴政本以為自己就是這樣,前輩們都把路鋪好了,他隻管走就是了。
但這次從九幽回來,他才意識到,他的成功與否,決定著整個人類的前途,和全部九幽生靈的命運!要是他這個收尾沒有做好,那前人的那些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努力,全部會功虧一簣。
“師尊,這是部什麼典籍啊,竟引得你如此傷感?”嬴政打破了密室的平靜。
姬發回過神來,悠悠地說道:“這部典籍,名為《太公兵法》,是太公在年輕的時候找到的一處遠古遺跡的遺留。”
“那豈不是跟《本草經》,《黃帝醫經》是一樣的?”
“不錯。”姬發點頭道,“正是取自甲骨之文。”
嬴政接著問道:“聽說當年你跟太公一起伐紂,想必也是借助此典籍吧?”
“當然了,有這麼好的東西,怎能不用?”
嬴政笑了笑說道:“師尊啊,以前總聽你說盤古、太古、遠古的傳說,而你自己的故事,我卻知之甚少,不知道能不能給我講講。”
這是又想聽故事了。
但嬴政這次還真就不是像以前一樣,存著聽故事的心態,而是他實實在在的想多多地搜集一些情報。
姬發站起身,捶了捶自己的腰背,開口道:“你不會是讓我蹲在這裡給你講吧,趕緊拿了《尋龍典》,然後咱們祭拜了太公,再找個地方坐下來細說。”
“嗯,好!”嬴政道,“不過……那《尋龍典》到底在哪?”
姬發指著青銅箱子道:“當然是在最下麵的格子裡,我當年見太公親手放進去的,隻是這一層從未打開過。”
嬴政學著他剛才的樣子,將第二層的格子打開,果然見裡麵又是兩部秘籍,封麵上用甲骨文寫著“尋龍典”三個字,分為上、下兩冊。
嬴政同樣拿起兩部典籍,用衣角擦拭起來,同時問道:“師尊,這典籍你真的從沒看過?還一點都不好奇?”
“我說的是,這典籍我是沒怎麼翻看過。”姬發道,“並不是說我沒看過,我看的是手抄本。”
嬴政:“……”
就說嘛,這麼重要的東西,姬發怎麼會沒看過。
“當時的我,還不認識甲骨文,所以太公就將很多的典籍親自翻譯給我看,當然也包括這部。”姬發道,“後來他說,要拜會神獸神鳥自然有燭九幽陪著,所以這典籍的作用不大,也就基本塵封了起來。”
天承一脈覺得作用不大,但龍族卻不那麼想,人家還是要防著你們。
嬴政收好了幾部典籍,又向箱子底部摸了摸,確定再沒暗格了,這才起身。
走出密室,嬴政將門關好,倆人徑直來到太公棺槨前,開始祭拜。
點燃了香火,叩了幾個頭,嬴政恭敬地念叨起來:“太公先祖在上,子孫嬴政特來祭拜,望太公先祖福佑華夏,助晚輩終成功業,將龍脈徹底治愈,以保千秋萬世之安平。”
姬發也拜道:“師尊啊,你留下的東西,我就都帶走了,再有幾年那驪山王陵就修好了,這裡就會搬空,封了陵之後我就再也進不來了,不過你放心,我也快下去陪你了,你再等我些年月。”
這話說的有些紮心,但事實卻的確如此。
祭拜之後,姬發一聲輕歎,帶著嬴政坐到了遠處的那個九級的台階上。
“你不是想聽故事嘛,這次給你講講我和太公的故事。”
嬴政斜坐在他身側,拿出水袋遞給姬發。
姬發喝了口水,說道:“其實……當時太公選擇的傳人,並不是我。”
嬴政眉頭一動,著實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