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還沒開講,姬發就爆了個關於天承傳承的料。
“想必你也早就在呂不韋的嘴裡知道了,你母親是當年我安排荊良送到呂不韋那裡,然後讓她嫁於你父親,使你擁有嬴、姬兩姓的綜合血脈。”姬發意味深長地說道,“可是這個方法,卻不是我的首創,而是從太公那學來的。”
“學來的?”嬴政問道,“他也用過這方法?”
“妲己。”姬發道,“其實她並不叫做妲己,而應該稱為妲姬,也是我姬姓的血脈,是後來我給她改了名字。”
“妲姬?”嬴政念叨著,“那跟我娘的名字概念差不多唄。”
姬發點了點頭:“當年的太公,本意是想將姬姓的族人送與紂王婚配,誕下王子後,就悉心培養,使其接任天承傳承。”
“卻不料,那紂王卻因妲姬的美色而亂了心性,天天不問朝事,整日飲酒作樂。”
“當然,說他酒池肉林,殘暴不仁的話,都是我後來誇大其辭的。”
嬴政心道:原來師尊也擅長成者王侯敗者賊寇這一套路。
姬發繼續說道:“其實太公要培養的是他的王子,與他的關係也不是很大,可後來的一連串的事情,卻使得曆史發生了巨變!”
“這件事的源頭,還要從哪吒說起。”
“哪吒?”嬴政頗感詫異。
“嗯。”姬發點頭道,“後來我命人寫的《封神榜》中,其實是將所有人都給神化了,但原本的故事卻並不是那樣。”
“哪吒乃是陳塘關總兵李靖的三公子,他在小的時候去海裡洗澡,遇到的並不是什麼龍王太子,而是從海中去往龍脈的形似龍族的獨眼大蛇。”
“燭九幽?”嬴政道。
“對。”姬發繼續說道,“你也知道咱們與龍族的約定,如果是普通人在禁地見到了神獸,那麼必死無疑。”
“於是那個燭九幽就索性要吃了哪吒以絕後患。但卻不料他父親李靖突然趕到,救了哪吒。”
“那李靖見兒子受了驚嚇,哪肯罷休,於是帶著兵馬圍堵燭九幽。可燭九幽豈能隨便就被拿住,脫困之後它便大發雷霆。”
“這件事很快傳到了大商的王廷之中,自然太公也就知道了。依照太公的本意,既不想為難李靖,又不想要了哪吒的性命,於是便暗中授意,讓紂王下一道旨意,將哪吒帶進宮內,讓他陪在妲己之子左右,以便日後加入天承一脈,自然也就不用死了。”
“卻不想,那紂王整天迷迷糊糊,卻會錯了意,他下了道旨意,說哪吒衝撞了龍王,即刻進宮領罪。”
嬴政笑著歎道:“果然是個糊塗的君王。”
姬發道:“這也不能完全怪他,因為太公當時的身份沒人知道,用的也是勸諫之策,出現些偏差也算正常。”
“隻不過,那李靖以為,以紂王的心性和手段,要是哪吒進宮的話,哪還有命回去,於是乾脆抗旨不尊,拒不將哪吒交出。”
“臣子抗旨,這還得了?這一下可真的惹惱了紂王,於是降罪於李家,要將他滿門抄斬。”
“那李靖也是個暴脾氣,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反了。”
嬴政想了想,問道:“師尊,要是單單因為此事,還不至於讓太公改變主意吧。”
“這是當然。”姬發拈了拈自己的白須道,“當時的相國比乾眼見朝政紊亂,於是好言相勸,卻不料被紂王說他是李靖的幫凶,於是挖了他的心肝。”
“這個故事我知道。”嬴政道,“史書和戲文中都提到過。”
姬發歎了口氣,似乎是在替比乾不值:“這一下不要緊,整個朝堂都恐慌起來,人人自危,不敢多言。而各地的州府郡縣更是如坐針氈,有些本來就對紂王不滿的,乾脆跟著李靖一起反了。”
“太公眼見著局勢越來越不好控製,哪還能坐得住,於是重新調整計劃,這才來到了西岐收我為徒,將我定為天承傳人,並且幫我起兵攻打大商。”
“許多諸侯也是慕名投奔而來,其中就包括陳塘關的李靖。”
嬴政突然想到了什麼,急聲道:“我明白了,之前我曾問過李斯,他說他先祖是陳塘關李靖,想必是師尊真的將李靖納入了天承一脈,並且持續到了現在。”
姬發點點頭:“正是。”
這便是武王伐紂的大體起因,至於結果,自然是誰都曉得。
“師尊,那征戰的過程想必也不那麼輕鬆吧?”
姬發苦笑道:“隻要是打仗,那就都不會輕鬆,如果不是強將如雲,再加上策略得當,想要打贏那紂王絕非易事。”
嬴政道:“傳說您起事之後,有八百諸侯相繼加入,想必強將是真的不少了。”
姬發哈哈一笑道:“那數字是用來造勢的,天底下哪有那麼多的諸侯,他們大多都是一方的官吏,還沒達到諸侯的標準。況且,他們帶來的人手其實也並不多,最少的才帶來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