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河南開封市,在2300年前叫大梁,是魏國國都。
中國人的姓通常表示他的故鄉所在,或祖先的職業。比如鄭安平姓鄭,這表示他的故鄉是鄭國,或者他的祖上乾過與祭奠用酒(鄭)相關的工作。
鄭安平是魏國的武卒。
鄭安平看來是家中的支庶。按當時的規矩,隻有(嫡)長子有資格繼承家產,被稱為“大子”——後世皇帝的接班人稱“太子”就是從這兒來的。其他的兒子,不管是大老婆生的,還是小老婆生的,統統都要離家謀生。他們被統稱為“庶子”,意思是“其他的兒子”。到後世,庶子隻用來稱呼小老婆生的兒子,與大老婆生的“嫡子”相區彆。但那已經是鄭安平之後很久的事了。
於是庶子鄭安平離開了自己在鄭國的家,來到臨近的魏國國都大梁找工作。
鄭國在今天的河南新鄭,離開封不過二百裡,在當時也就三五天的路,背上乾糧就能到。鄭國人到大梁找工作是很平常的。
當時占據鄭國的已經不是鄭國人,而是韓國人。鄭國人是周的同宗,是清清楚楚的王親;而韓國人祖上則是晉國的家臣,幾百年在晉國不溫不火,後來靠著暗護“趙氏孤兒”一舉成為晉的大族。三家分晉後,韓國滅掉鄭國,鳩占鵲巢。
鄭安平的祖上大約也曾經是鄭國的公子吧——不然他不會姓鄭。哦,錯了,正確地說,鄭安平是鄭氏,如果他的確是鄭國公子的後代,他應該姓姬。不過這已經無關緊要:鄭安平出生時,離鄭國滅亡已近百年,他對自己的出身已經很淡漠了,他也從來沒有提過自己究竟姓什麼。姓什麼關係到找媳婦:古人講究“同姓不婚”,如果鄭安平真的姓姬,那他一定不能娶姬姓的姑娘,無論鄭姬、衛姬、燕姬,還是蔡姬,都不行。他隻能娶齊國的某薑,或宋國的某子;秦國的某嬴或楚國的某羋當然也可以,但那是蠻夷,一般人不敢娶:那感覺有點像今天娶個“洋媳婦”。
武卒製度誕生於魏文侯時代,是軍事家吳起精兵思想的具體體現。一個人,隻要滿足一定的選拔標準,就可以成為武卒;而他一旦成為武卒,社會地位立即發生改變:國家免除他家的全部賦稅;如果無家無業的,還分給土地和家產。當武卒,曾經是很體麵和風光的事。
歲月是把殺豬刀。任何好事經過時間的衝刷,總會褪去美麗的色彩,留下本色。等鄭安平到大梁的時候,武卒已經變成一項比較普通的職業,而且還不那麼熱門——畢竟謀生的手段千千萬,把腦袋彆在腰帶上混飯吃?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吧。
鄭安平倒也長得身材魁偉,孔武有力。按照規定,他穿上三層皮坎肩(皮甲),手中提著戟,右腰勁弩,左腰兩壺100支箭,再背上個三五斤糧食,並不覺得有什麼吃力。半天跑一百裡,雖然有點出汗氣喘,但也隻算得熱身。一試即過。
但現在,鄭安平可不是在接受測試,他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大梁飛奔。他隻披了一層皮甲,也沒帶弩箭,隻在手上拎著一支半人高的戟,這被稱為“手戟”,在當時的地位相當於後世的佩刀,屬於一種自衛性的武器,而更多的,這是一種表明自己是在執行公務的符號。
由於身上沒有負重,鄭安平跑得比測試時快得多,臉上一副焦急的神情。道上偶而路過的人都趕快閃到一旁,為他讓開路:雖然鄭安平沒有披掛,但他手中的手戟和飛奔的步伐,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眾人,他有緊急軍務。這時,最好誰都彆找倒黴。
當鄭安平已經跑得眼前幾乎要發黑時,大梁城終於在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