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鄭州城邊青龍山向兩邊延伸,就是魏長城。
修築長城在當時十分流行,無論中原的趙、魏、韓,還是四邊的秦、齊、燕、楚,都修築了大量長城。這些修築在內地的長城,有些單純隻是防禦工事,有些還兼有防洪作用。據現代學者考證,這道魏長城從原陽斜穿鄭州東南,直到新密,全長百公裡以上。但今天能看到的,隻有青龍山那幾十米長的一小段了。
魏長城之內就是著名的半人工水庫圃澤。圃澤那裡原來有個天然湖,當地稱之為“藪”。從這個名字來看,這個湖應該並不深,而且長滿了水草。梁惠王建都大梁時,把黃河水引到這個湖中,湖泊麵積大大擴大,水量豐沛,不僅灌溉著大梁周圍最為豐饒的糧田——圃田,引出的水蜿蜒數十裡,周圍的旱田也能受益,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行船。但黃河填滿一切低窪地的本性,讓今天這片水庫及其引水渠已經完全看不到了,圃田則成為鄭州的一個鄉。
從圃田到囿中大約三十裡,在古代,這是一天正常行軍的裡程。身為武卒的鄭安平,有能力半天跑完一百裡,大致相當於一次馬拉鬆的距離,但馬拉鬆可不能一天跑好幾次,那是會要命的。他早上跑了三十裡,下午又跑了十多裡,剩下時間也沒休息,不是走路就是坐車,腰酸腿軟,連飯也沒好好吃;到了驛館剛閉眼,就被晉鄙一通大嗓門給喊起來,被要求立即趕往長城口,準備與芒卯將軍相會。
帶隊的不是晉鄙,而是跟他一起來驛館的一位壯年人。這人雖武士打扮,但禮儀十足,顯然出身士族。他自報家門為芒氏申,是將軍芒卯兒子。魏國人都知道,芒卯早年窮困,兄長死後,直接娶了嫂子,生下三個兒子;嫂媳婦死後,芒卯也在魏國位列公卿,另娶了一門親,又生了兩男兩女。這位新媳婦賢惠得《列女傳》都拿她當楷模,專門有一篇介紹她的先進事跡,說她如何如何待前妻之子如己出,在前妻之子冒犯時,也忍辱負重,終於得到全家人的尊敬。隻是這位芒申,卻不知是哪個兒子,是不是那個找後娘麻煩的。
芒申行軍走路可不含糊。他領著這五個人,在月光下連夜向長城口方向前進。在繞到城西,順著一條河流向西走過一程後,他們再次過了一座石橋。過橋後,眼前赫然一大片湖泊,月光下不知有多寬。眾人在芒申的帶領下,沿著湖邊的土道,迤邐向西。鄭安平開始時困倦不堪,強打精神硬跟著;但走著走著,困勁過去了,精神好起來。
鄭安平發現,周圍的景色和自己熟悉的那種一望無際的土地有了明顯不同——這裡是一方方水陂。“這裡是要養魚嗎?”鄭安平心裡想。
“這是魏王的稻田。”好像明白了鄭安平的心思,芒申介紹道。
“這裡周圍百裡都是水陂,每年收獲的稻米隻供王宮。”芒申進一步解釋說。
“沒有阡陌了,走路隻能沿著大道。當初出兵經過這裡時,費了好大勁。車隻能一輛一輛地過,光過車就花了三天,晚上還不能走。”
“這是王田。踩壞了陂埂是要受罰的。小心了!”芒申提醒道。
天色漸漸放亮。清晨空氣本就清新,加之周圍是水田,更加濕潤、柔和,走在這樣的田埂上,整個人身心輕鬆,幾乎感覺不到戰爭的任何氣味。
猛然,一個聲音喝道:“什麼人!禁行了!”
芒申掏出一支銅節,舉在頭上道:“軍使!”
聲音來自百步之外的一座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