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以尾搖狗(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5278 字 7個月前

曹先生道:“然也,先生何知?”

張輒道:“聶氏五子焉肯交言,追躡者又豈能贈馬。必也其盜馬而歸也!”

曹先生愣了一愣,道:“或如先生所言。”

張輒也示意繼續。曹先生道:“吾等入軍營,先見靳先生……”

仲嶽先生道:“營中無人通報,自行入營乎?”

曹先生似也恍然,道:“並無巡哨、禁衛等眾……似隻一營,武卒四散,各據火而坐臥。營中有旗鼓車,車下即三公子及靳先生等眾。”

仲嶽先生道:“眾等眾人及車騎,直驅入營,而無阻礙?”

曹先生道:“然也。”

信陵君道:“何軍紀弛緩若此也!”

曹先生道:“臣前言之於君上,此卒也,非部非伍,則梁尉公子以私帑所募,十錢一卒,乃得二千餘,皆家中破落,無容之處者。”

仲嶽先生道:“十錢一卒?亦有應募者乎?”

信陵君接口道:“大梁武卒五軍,皆紹吳子餘緒,精選強壯者,而複其家。其有猥劣,不持家事者,往往破落,艱於生計。然不料至此也。大梁五軍十偏,各驛、府、司在役戍守者,已去一偏;從芒氏而在城外者三偏,今已失其一也。城中尚餘六偏,梁尉府欲複以三偏出城,守王城者一軍二偏,故芒氏袖手,諸將旁觀,皆不與梁尉氏兵卒也。梁尉氏無奈,以得以錢募之,乃得卒二校有奇,官吏不足,械惟隨身,糧秣不至,遂至狼狽。”

眾人聞此言,歎息良久,皆道尉氏心狠,而芒氏手毒。仲嶽先生道:“非若此,芒氏焉得向華陽?此卒也,成不足戰,散足為亂,芒氏勢同騎虎,不但難以禦使,且恐將反噬。故君上一呼,而欣然來歸。”

曹先生道:“吾等入營,與諸公子及司、伯、長等相見畢,靳先生言,君上憫眾人進退兩難,身陷絕境,乃令吾等相援,拔眾人出險境,共赴華陽。芒氏猶言,需待將軍之令而後可。後經中大夫居中調解,甚言此卒疲散難成,非君上不能為也。乃無他言。吾等入營,或有相識者,輾轉相告,俱言信陵君門客親來地救拔,吾等亦宣言,君上已得華陽,糧秣、軍器無算,可以恃之。稍稍振之。吾等乃以年長老成,為眾所孚者,皆代什伍長,乃至伴長、卒伯,諸客乃依請而副之、參之、督之。旆旗、金鼓、釜鼎皆無,乃複於囿中求貸,稍稍成伍。不敢稍留,遂率而來,經一日,至南關。”

曹先生一氣說完到接管軍營的過程,眾人沒有插話,但從話中可以想見這支部隊殘破的情形,甚至他們自己都已經沒有了任何靈魂。

良久,仲嶽先生道:“君上自引三營武卒,其中營現在城中,餘二營各二百五十人,皆什伍長之精銳者,如其領之,可以成軍。”

信陵君道:“以將整頓之事,儘付於大梁尉。如其托於晉大夫,亦在所請。”

張輒道:“吾觀晉大夫已畫營於華陽城外,當將此卒付於君上。願君上勿辭。”

仲嶽先生道:“先生所言是也。五營已定於城外,必也護衛君上。況有芒氏二公子在焉,非君上孰能令之。”

信陵君道:“以諸君所見,當何以置之?”

仲嶽先生道:“梁尉公子自輔佐大梁尉,芒氏公子當君上之副。此千名精銳,儘芒將軍所揀擇,以芒公子等領之,一則儘芒氏之忠,二則順芒氏之情。如其有事,乃令芒氏通之,必能成也。”

張輒道:“先生之論非是。芒氏,客卿也,於魏氏素無根基。所領武卒,不過承王命也,焉得有私。縱芒氏領其軍,焉得為順。二也,芒氏雖領將軍,一令不發,一籌莫展,外製於相,內製於將,尚有何謀?今者,乃以芒氏公子為卿士,舉事谘之可也。但有定計,傳於芒氏,將軍定然之而不違也。是吾得以城外令於城內矣。以芒氏領營,是用其短也;為卿士,乃得其道。”

仲嶽先生擊膝道:“先生此言是也。吾且聞之於韓不申,王命魏相托於將軍,令客某名段子乾者著其功。如能就而畫之,必能以外製內,求內外之安也。破秦必也!”

信陵君尚未聽聞,問道:“段子乾者,何人也?”

仲嶽先生道:“是言焉不詳。不妨就芒氏而問之,必得其情矣。”

信陵君道:“君何得之?”

仲嶽先生道:“向者,張先生、韓不申與車右先生同車,車右先生嘗谘於韓不申,韓人段子乾何出身也,而王欲用之,而命著以軍功。”

張輒道:“有是也,而所言不詳。似疑其非韓人也,實魏舊臣段乾氏之苗裔。”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