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逆襲之策(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545 字 7個月前

信陵君隻得作罷。目遂郭先生帶著幾名門客越過壕溝,借著夜暗掩護前行,不久就消失在黑暗中。晉鄙這才放下心來,對信陵君道:“軍情已了,願君上歸城。”

信陵君知道,晉鄙想儘快讓自己離開這危險之地。他也不勉強。先回前軍,引了中營的武卒,同歸中軍。在中軍與晉鄙分手。出軍營後,信陵君道:“風清氣爽,盍與諸君行議!”坐在另一乘上的張輒和仲嶽也下了車,禦手夏侯先生等也下車牽馬而行。張輒讓隨行的二十名武卒以十人突前五十步為前導,十人拖後五十步為後衛,把門客們夾在中間。門客的行列中,兩乘馬車夾在信陵君兩側,成為一個臨時的議事廳,張輒和仲嶽先生在內,其他先生在外。

信陵君依次將各位門客請到裡麵,詢問他們對戰事的看法,或一二人,或三五人,因人而異。與張輒等略議片刻後,再請相關的先生進來商議一些具體的事宜。漸漸地,華陽城在望。前導的武卒叫開城門,一行人進入。經過一番儀式感極強的相辭禮後,待各人入室歇息時,已經能聽到雞叫了。

晉鄙大夫不等日出,就擂鼓整軍。鼓聲在各營漸次傳開,尤其是城上的大鼓擂響,聲音震天。點軍已畢,分撥已定,張輒出城到車行,請唐叔等往前軍運糧。仍然是呂不韋出來開門,問及呂氏兄弟和呂伯階的情況,呂不韋道還未見歸。張輒越發心驚。見了唐叔,先說請唐叔派人運糧的事,後提及呂氏三人兩日未歸。唐叔應喏,派唐氏往鄉下探尋。出車運糧的事自然也應承下來。各車行征來的牛車,就近的都回了家,路遠的不敢走,就依著車行食宿。西門外的呂氏車行,由於相對遠離戰場,還顯出一副寧靜的樣子。東門外的陳氏車行車乘已被華陽尉征用,車行已經成為後軍右偏裨所在,車行門口有高高的旗鼓車。南北兩門的巴氏和白氏車行也都沒有車,但還沒有被征作軍用。

待張輒回到城中,郭先生正好剛剛回來。

來不及說其他事,張輒就在眾先生身後坐下,聽郭先生講述夜間偵探所得:“……臣等細數火堆,秦軍乃萬人;候至天色漸明,擊鼓聚軍,未見有他軍至。今日之戰,不過此萬人耳!”

張輒道:“既秦人隻萬人,盍往擊之!”

信陵君道:“先生何策?”

張輒道:“秦人與前軍戰,必儘全力。吾以後軍潛出其左右而襲之,或將破之!”

信陵君沉默片刻道:“請司莽來議!”

不時司莽趕到,聽了張輒的建議,道:“先生之策,可謂奇也。奇正相倚,似合用兵之道。然後軍兵不過三千,且罷極之餘,難以為用。秦人攻後,必分前後,前軍嘗我,後軍接應,雖隻萬人,猶為不可勝之勢。且經昨日之戰,今者秦人必有他變。且觀其變,告之大夫,然後應之方妥。”

信陵君道:“卿言是也。正欲籍卿眼以正其道。其道可行,乃可言於大夫;不可,則當彆議。”

司莽道:“兵法,先為不可勝,可待敵之可勝。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動於九天之上。大夫之略,藏於九地之下;先生之策,動於九天之上。正相當也。惟其發也,其節短,其勢險。要在得機得勢,必得洞其機,查其勢,而後可。”想了想,對信陵君道:“臣願出城,觀其動靜之態,及虛實之道,以為一愚之見。”

信陵君大驚道:“不可,戰事將起,正賴卿運籌,奈何棄孤而去。哨探之事,可托之於他人。”

司莽道:“不然。進退之機,虛實之變,成敗之道,必睹之以目,誌之以心,方能得其要也。豈假他者所可為也。”

這時,靳先生道:“臣無能,願往,圖兩下形勢之要,以為司用!”

信陵君道:“靳先生深諳山川形勢之道,排兵布陣之法,此去必有所得。”

司莽知道,自己今天是不可能出去了。他隻得叮嚀靳先生道:“必誌兩翼道路遠近,林木溝渠,兩軍陣勢。然後得之。”

靳先生道:“願司勿憂。或有其缺,不敢辭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