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大梁之狀(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5566 字 7個月前

信陵君道:“諸公子歸國,亦當善得大梁軍國之事,所關華陽之軍甚大。”一一指示道:“高公子,出司馬府,軍事屬焉。梁公子亦當多谘太宰及諸兄弟,得朝中動靜。民公子複亦明諸營調遣,守禦之策。諸公子歸國,實乃勾連朝野,關係甚大。與軍國大計,其功不小。”

諸公子拜道:”喏!“

四位公子第二天吃過早餐才離開華陽,這時信陵君已經開始了第二天的訓練。到訓練結束,回到華陽時,又傳來兩個好消息:第一,芒申回來了;第二,須賈大夫派方先生回報,韓王將於明天庭見。鄭地的第二批糧食,也早已於中午時分送到。

信陵君趕緊召芒申來見。坐定後,芒申道:“昨夜二兄歸國,報以華陽戰事緊急,公子受驚。家父甚惶恐。二兄無能,罰禁足。乃遣臣報公子,將軍今日於朝,必議公子之事;公子若欲歸國,已得令在此,即日歸國,並無妨礙!臣亦在公子麾下聽令,不再歸國。”

信陵君道:“華陽之事付之誰人?”

芒申道:“儘付於晉鄙大夫。”

信陵君道:“大夫大才,非孤能匹。然孤少在營中,不諳陣戰,近日大夫頒‘教戒令’,諸營皆練,孤乃得遂所願。遂乃有請,願留華陽,不敢叨功,但得為一卒耳!”

芒申道:“家父命臣曰,公子去留,一任其心,但從公子之命耳!公子既願留華陽,此令即止而不出。華陽之事,一出於公子。”

信陵君道:“亥公子與辰公子,兄長行也;獨於申公子年齒近。”

芒申道:“臣何幸也!”

信陵君道:“大梁城中,城防何如?聞四門大開,獨不懼秦之襲乎?將軍何守?”

芒申道:“梁與秦和議,近日方啟,魏相主之,家父少與聞焉。惟大梁城防,不敢稍懈。梁軍斥侯,直至啟封;而秦軍斥侯,至梁五裡而還。晝間城門雖開,守備必嚴;夜則明火照耀,暗哨遠侯,均至十裡而外。且南城近王宮,不容稍失。家父終日懸心,不敢稍息。但求和議早成,秦人早退。”

信陵君道:“和議奈何?”

芒申道:“主議者,魏相也,故知之不詳。”

信陵君道:“盍但言其所知!”

芒申道:“某日,魏相言,梁中商賈不通,財貨難入,恐於王事有失;願往啟封說秦,以通商道。但有攻伐,皆無絕商路。家父允之。次日,魏相回言,秦人願能商道,惟願與魏和也。遂遣韓人段子乾者,入啟封以通使命。遂定秦魏暫互無侵:秦卒不出啟封之北,魏兵不出梁南十裡。各出斥侯,以探軍情;斥侯但備鐘鼓,不備兵甲,各無侵犯。秦人狼子也,其心難測,家父乃密布守備,遠遣斥侯,以備不虞。魏相複遣段子乾與秦和議。聞秦欲得魏十城乃退,王所不允。而再而三,議不得定。”

信陵君道:“秦使何人?”

芒申道:“偶有耳聞,未得其實,或名胡陽,乃秦客卿。”

信陵君道:“但魏使往啟封耶,亦秦使入梁耶?”

芒申道:“多聞魏使往啟封也,秦使入梁,亦有所聞。惟不知其處。”

在一旁的郭先生道:“客卿胡陽亦入大梁耶?”

芒申道:“容或有之。”

郭先生道:“胡陽,伐魏謀主也,其入大梁,恐懷叵測。”

芒申道:“此皆魏相為之,無可阻也。惟嚴加戒備而已。”

郭先生道:“華陽之事,將軍何令?”

芒申道:“將軍今日入朝議,早晚必有報。”

郭先生道:“雖入朝議,將軍得無己見乎!”

芒申道:“家父嘗言,華陽有公子,大梁安矣。設無公子駐華陽,家父必不敢開城能商。”

郭先生道:“既如此,華陽糧秣,可籍於大梁者乎?”

芒申道:“家父未議及此,臣不敢妄言。”

郭先生突然十分尖銳地問道:“聞大梁有言,秦欲不利於公子,以和於魏,有之,否也?”

芒申聽到這一敏感問題,定一定心神,回答道:“是亦有所聞,皆街談巷議,不知其可也。公子,王弟也,義名布於天下,一朝不測,家父雖粉身碎骨,不能贖也!故但公子有命,不敢不從。前公子命尋陳四者,托於車先生,幾經輾轉乃得,亟送軍中聽用。今先生有資於大梁,但公子所命,家父無不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