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陽乘著船又回去了。對岸傳來微弱的口令聲,胡陽帶著部隊,不知去了哪裡。白起劃定了防區,放出警戒,到各營查了崗,天已經快亮了。他回到自己的帷帳內,衣甲也不解,倒下就睡著了,鼾聲如雷。
天亮後,黃河上風平浪靜,好像昨天的風浪隻是一種錯覺。但河麵上飄浮著的屍體,訴說著昨夜那殘酷的戰事。有被水衝到對岸的,被趙軍撈起,算是魂歸故裡;被衝到這一邊的,被秦軍撈上來,斬下首級,在軍功上又能添上一筆。大多數被衝到下遊,就不知會被誰剝去衣服,淪為他鄉遊魂。
魏長城起自黃河岸邊,起始點建了一座小城,名卷。卷有令有尉,除了戍守長城,黃河水文、漁業、船渡等,也一應俱全。戍卒千人,都是各地征召服兵役的。城內居民約有數千,主要在各級司府當差。也有些開酒肆、逆旅的,經營各種生意的,主要住在城外,能住在城內的,都是巨商大賈。
城西七八裡有一個小聚落,名叫扈。扈邑是個小漁村,大約百十戶人家,邑民隻有極少數種地,多數都在黃河上捕魚。有所收獲,除了留一部分自食外,都賣給卷城的魚賈,然後可以在集市上換一些自己需要的日用品和食品。
中午,一支約千人的隊伍出現在扈邑附近。卷城上的瞭望看到他們,立即發出警報。門衛見了,立即派人前往打探,一麵報告上級。卷尉看了,道:”吾觀裝束乃趙軍,或趙劫餘之兵。“少時,巡哨的士兵回來,也報告說那群人打著趙音,自稱是趙軍殘餘,冒死遊濟水過河,才得脫身。門衛見那群人進了扈邑也不再出來,扈邑也沒有出現什麼大動靜,也就放了心,不再去管他。
日晡時,外出打漁的漁船漸漸回航。漁夫見邑中聚了如許多的士兵,開始都有些驚訝,但長老出來說明,這是對岸趙國的軍卒,敗後逃往本邑,準備取道卷城回趙國。漁夫在河上捕魚時,的確見了無數趙軍屍體順河而下;而且河的上遊已經封鎖,遠遠看去有軍隊駐紮。也就都相信了。
為首的軍官對漁夫道:”吾等承貴邑奉食,無以為報。少時入城,願為效力。“
長老連稱”豈敢“,軍官一定要去。不由分說,就和隨行的小夥子換了衣服。邑民見這勢頭,知道不簡單,也不敢反抗,半推半就的從了。但預知要發生禍事,提心吊膽不已。
漁夫們留下了自己食用的魚後,把剩下的大魚留在艙內,由一名長老領隊,駕船往卷城而去。那群趙軍三五人一船,就把器械放在艙內。與此同時,十來名趙軍不帶任何器械,直往扈城而來。
到了城門口,趙軍說明來意:自己是昨夜遭襲的趙軍,遊過了濟水,好不容易才逃到這裡。”願借貴邑,送吾等歸國。“
衛士通報進去,門衛過來,仔細地詢問了昨夜的情況,那群趙軍一一耐心作了解答。周圍的衛兵也聽得入神,漸漸圍過來。
這時,水門那邊傳來爭吵聲。趙軍突然翻臉,從懷中抽出短劍,兩人一個把守門的士兵全部放倒。搶過他們手中的長矛和長戟,返身衝上城牆,在衛兵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刺翻了好幾個,剩下的一哄而逃。為首的立即在城樓上放了一把火。扈邑中的趙軍見到火光,全都衝了出來。
從船上過來的人大約有一百來人,他們在城內橫衝直撞,讓城裡集不起兵來。而城門旁的十幾個人則將周圍的房舍全部點著,隔絕掉通道。
卷尉好不容易集中了幾十名士兵,冒著濃煙衝過來爭奪城門,一交手就死掉了十幾個,剩下的掉頭就跑,隻剩下卷尉孤身一人,又不敢跑,又不敢戰,被這群趙軍繳了械,押在城樓上。
各門守軍見城內這般混亂,一個個也慌了手腳,大部分逃出城去。隻有一個門衛約束住了自己的部隊,向這邊城門殺來。城門邊的軍官發現這一情況,立即擂起鼓來,那一百人迅速往這邊集中。那群農民哪裡見過真刀真槍的廝殺,一見有人倒下,也就一哄而散了。
隻用了一刻,一千趙軍就衝到城內,控製了局麵。隨後,三十裡外的胡陽驅軍趕到,卷城被攻陷。
胡陽派軍使駕了一條小船,沿岸行駛,到白起營中,報告此事。白起用那十條船渡了一天,渡過去五千人,派了一名公乘率領,命他們到卷城,歸客卿胡陽指揮。其餘部隊於當日完成一切善後工作,於次日進駐滎陽。一麵派人飛報穰侯。
穰侯就把大營設在華陽城中,華陽尉全家已經全部被殺,華陽成為一座空城。
穰侯分派使者進入鄭、大梁和邯鄲,責韓、魏、趙三國背棄與秦的盟約。
鄭離華陽最近。使者進入鄭國後,行人府郎中哭喪著臉道:”敝王昨夜薨,正欲告喪於列國。使者幸無罪!敝邑有罪於大國,大國責之,敝邑不敢辭,願俟之喪畢!“
使者無奈,隻得領著韓國報喪的使臣回到軍營。
使臣再三謝罪。穰侯也不與他多言,隻命他入鹹陽報喪。自己請出陳筮入韓,商談和議條件。
大梁派出段子乾出城,與穰侯議和。
趙國派出了上卿藺相如,同時,趙將軍廉頗率軍進入黃河岸邊。
經過陳筮斡旋,韓太子終於派出韓平為使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