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秦晉和議(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953 字 7個月前

粟兄道:“或得其父祖之蔭也。”

鄭安平道:“雖然,必有戰功,殺人無算。”

犬兄突然問道:“呼兄而前者,得無魏人乎?”

鄭安平道:“是魏王使也,媾和與秦。”

犬兄有些激動道:“吾觀其事秦也甚恭,過於餘者!”

鄭安平道:“亡者魏其最也,故媾者魏最恭也!蓋必和而後已。”

小四還有些茫然,問:“何謂也?”

鄭安平解釋道:“所失者少,媾和不成,猶有一戰之力;所失者多,媾和不成,其亡可立待也。”

小四道:“亡國之民,其狀若何?”

粟兄道:“但視之管民可也。縱一小賊,亦難當也。”眾人默然。

第二天秦與韓的談判從一開始就進行得非常激烈。白起一口咬定韓國與魏、趙一起密謀攻秦,而韓平則堅持認為,韓請秦援,秦反攻韓,是背約。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了一個上午,從前因後果,談到排兵布陣,各說各的理,誰也不肯鬆口。最後雙方都口乾舌燥,韓平提議休會。

到下午複會時,韓平發現胡陽不在。他隨口問道:“胡卿何在?”魏冉道:“將引軍南下。”一句話把韓平驚得跪直了!連聲問道:“何為乎南下耶?”

魏冉不動聲色地答道:“胡卿取魏隱陽、城穎、大陵、長社,蓋為韓援,儘棄之。今當複守其城。”

韓平急了,隱陽、城穎、大陵還好,長社隻在鄭南四十裡,朝發夕至。如果胡陽率軍守在這裡,韓國君臣不要想睡安穩覺。他急道:“此四邑也,儘魏地也。魏與秦和,當歸之。”

魏冉道:“此秦與魏議也。和議不成,當為守之。——謹防盜賊耳。”

韓平的態度一下子就軟下去了。他沉默了片刻,很無奈地說道:“敝邑有失,見罪於大國。其首者已伏誅耳,願穰侯、武安君釋其怨!”

魏冉道:“前者,孤駐啟封,賴韓王得保首級;敝邑之王,深感大國之恩。不避山高水險,以軍送上品丹砂至大國,韓相有以知也。敝邑必不負大國。魏、趙攻華陽,公遣陳公請援,孤得報不敢稍懈,八晝夜而出於殽,同盟之義也。今韓難已解,華陽清平。敝邑之王願深結於大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若有不義則共伐之。未知其可也。孤複欲為秦士請賞於王,亦願相呈之!”

白起道:“攻城所傷,戰陣所傷亡,亦願王恤之。”

韓平深感無力,道:“臣當請於王。願胡卿稍緩至邑。”

魏冉道:“既韓相有命,謹當應喏!”韓平看白起時,依舊哼哼不止。

由於秦國是戰勝的一方,三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雖然有的國家隻是劇痛,有的國家已經傷筋動骨,但按對秦有利的方向媾和,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秦對三晉提出的條件很奇葩:秦、韓、魏、趙四國結成軍事同盟,每年秋收後,選定一個國家加以討伐。對此,三國都沒有反對,隻是趙國提出一個但書:不得於義有違。締結盟約後,眾使臣於黃河沉馬為誓。立完誓後,藺相如直接過河回國了。

段子乾獻出楚南陽之地。韓平想讓魏國出麵要回鄭南諸邑,竟不為段子乾所理睬。韓平心急火燎。魏冉見火候差不多了,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秦與魏、韓盟,願其以卷換魏上庸之地,願以隱陽、城穎、大陵、長社換韓故楚南陽、上庸之地。”

這一換地之策,立即讓韓平樂開了花,用鄭南的心腹之地,換南陽、上庸的山地,自然是求之不得!而段子乾就吃了癟,白白失去四座魏城。他想爭一下,魏冉問他準備拿哪裡的城池來換,段子乾也說不出來。最後隻能在心中暗道:城池在秦人手裡要不回來,在韓人手裡難道也要不回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