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進入黃歇商隊的,自然都是陳地的頂級商人。但他們都遵循商祖白圭的教訓,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仆同苦樂。出門在外,並無一絲驕氣。
這一日,正是初夏時節,風清氣爽,一行人從陳出發,先往章華台。——兩地雖然不遠,但財貨流通依然要靠商人運輸。各家將自己備好的貨卸下,裝載上下一程的貨物,有條不紊,嚴絲合縫。黃歇自然秘密與楚王和子蘭等見麵,協調隨後的步驟。
出章華台,商隊沿隱水而上。初夏時節,隱水水漲,商隊租了船,運了貨,一路蜿蜒向西。雖然是逆水而上,但也比步行快了許多,到黃昏時,高大的召陵已經在望。
召陵就像憑空而降的一個土台,高約十丈,周圍數十裡,形成一座天然的防禦工事。三百多年前,蔡國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當時的霸主齊桓公小白,但年青的蔡姬不知輕重,向齊桓公撒嬌撒潑,惹怒了已經年邁的齊桓公,把蔡姬休回娘家思過。不料蔡國也動了氣,竟把蔡姬改嫁,不侍候了。於是齊桓公以盟主身份,率八國聯軍南下,討伐蔡國,蔡國一觸即潰。當時蔡國與楚國有盟,蔡國被欺負,就牽出了楚國為他出頭。楚國沿伏牛山、桐柏山一線修築有數百裡長的長城——方城,齊桓公望城興歎,隻得與楚講和。當初齊、楚簽訂盟約,昭告天地的地方就在召陵。
一百五十年後,同樣是霸主的晉國為自己的盟國蔡國出頭(蔡侯被楚王軟禁了三年),集合起十八路諸侯討伐楚國,聯合指揮部就設在召陵。這一次,方城也沒能阻擋聯軍的進攻,聯軍大敗楚軍,直下南陽。但隨後楚軍後援源源而來,聯軍不敢打持久戰,隻得撤退。心有不甘的蔡國聯絡東方的吳國,趁楚軍集中於南陽,長江沿線空虛之機,長途奔襲,隻十天就攻下郢都,楚王逃亡。兵聖伍子胥、孫武於此戰一戰成名。
但楚國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巨人,雖然摔了一大跤,連國都被攻破,依然元氣不傷,撣撣身上的土,卷土重來,不僅完全收複了失地,召陵、陳蔡、吳越之地也儘收囊中。
懷王十七年,楚被秦軍大敗於丹陽,八萬楚軍被殲;懷王不甘失敗,遂舉國興兵,與秦大戰於藍田。不料,助韓、魏攻齊、燕的秦軍,在得知秦國遭到楚軍進攻後,竟聯合韓、魏兩國軍隊從楚國背後殺來,直搗南陽,召陵自然首先被秦攻占。但由於召陵與秦不接壤,本身也不是什麼重要的地方,隨後就轉讓給了魏國。所以現在召陵是魏國的城邑。
召陵地處要衝,是魏、韓、楚三國交界之處,更扼南陽北出中原的通道,戰略地位無疑十分重要。但召陵地勢較高,缺少水源,隻能作為國防前哨,而維持不了長期作戰。
召陵以西三十餘裡,是隱、澧交彙之處,這裡是一片風水寶地,地勢平坦,水源豐沛,農戶眾多。這些農戶因為處於三不管的地界,自己也築城自衛,稱隱陽。幾個月前,胡陽率兵屯紮於隱陽的印跡,斑斑可考。召陵似乎對隱陽也沒有什麼管轄權,隱陽對召陵也維持著一種麵子上的恭敬,雙方相安無事,各取所需。
黃歇的商隊到達召陵,自然首先拜見召陵令、尉等官員。
雖然商人講究平等,而且各商戶這次派出的人員數量也是相似的,但誰是什麼分量各人心中還是清楚的。負責引薦的自然是長期跑這一帶生意的,與召陵官員有著深厚的交情。大家又從各商戶的家長中選出十人,隨著黃歇入見,每人都挑著一擔禮物。
黃歇這次拿出的節符,是楚國行商的“執照”。節符上說明,黃歇是楚國公孫,奉楚王命於各國行商。“官商”是各國的通行做法,各國國王都有自己的禦用商人,但通常不由貴族擔任。畢竟,四處行商,風餐露宿不說,還要低三下四,這與公子的身份十分不符。但楚國繼承了商國的傳統,王子親自經商。
召陵官員查驗了節符,又接收了禮物,於公於私都不能輕慢。雖然天色已晚,還是下令設宴款待。召陵城內火燭高懸,鼎簋盛更進,賓主儘歡。
宴畢,近五百人的商隊被允許進入城外館驛、逆旅安歇。除留守船隻的之外,車乘、人員都有了安置之處。這幫商人都是個中老手,出手闊綽,言談舉止還都打在痛點上,讓那幫接待人員恨不得掏心掏肺地侍候;隨便打聽點什麼事,都全盤托出,知無不言;隨便要辦點什麼事,提點什麼要求,全都儘心竭力。不一會兒,召陵周圍的情況都了解個底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