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召陵(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130 字 7個月前

和秦大計既定,三人又具體討論了各種細節,以及可以承受的讓步。黃歇提出,為了更多了解秦人動向,他建議穿越南陽、鄢、郢,從武關、藍田入秦。楚王傷感道:“故園萋萋,獨行躅躅。悠悠蒼天,誰與同行!”潸然淚下。子蘭和黃歇一齊拜道:“願王勿憂!”

楚王道:“寡人及子蘭暫留陳地,子歇但曆各國,結好諸侯。楚之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寡人無德,願以效之。”

子蘭道:“楚雖失鄢郢穰鄧,猶有陳蔡吳越,北至河濟,南極瀟湘,蓋天下之半也。越王勾踐,十年生養,十年教訓,遂成一世之雄,而況楚有天下之半乎!”

楚王道:“非如子蘭之言。陳蔡吳越,河濟瀟湘,非一朝而有。方其兼有鄢郢穰鄧之時,而不敵強秦,國破家亡,至於今日。今亡先祖故土,惶惶不堪,朝不保夕,陳蔡吳越,河濟瀟湘,豈可恃乎?惟思祖訓,民生不易,禍至無日;民生在勤,勤則不匱。身體而力行之,成敗但付諸天也。”

子蘭和黃歇皆伏拜道:“主憂臣勞,主辱臣死!王憂勞至此,臣不能活也!”

楚王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況吾三子同心,共振大楚!”

子蘭與黃歇伏拜道:“必如王所命!”

第二天,黃歇獨自回到陳城,楚王與子蘭仍留章台。黃歇心情沉重,楚國需要十年的太平時光以養精蓄銳,但三晉與秦的四國顯然不會讓他太平,或者下一輪攻伐就在秋收之後。

他召集起陳縣的巨賈,向他們說明自己準備入鄧穰鄢郢,經武關、藍田而入秦,各家其有財貨舟車之務,可與同行。當即有十餘家表達了同往的意向,也有人表示雖然機會難得,但需要與家裡商議。

隨後幾天,黃歇又到項城、蔡縣,甚至黃城等周圍幾個大縣,召集商賈,詢問可有願隨自己同往秦地的……

十天後,一支由五十乘車、三四百人組成商務團從陳城啟程。黃歇從自己家中抽調了三十名家臣和五十名青壯步卒,以為護衛。大家均輕衣短衫,行囊、糧水都放在車上,每人均執一棍,步行時代杖,戰鬥時為兵,運貨時為擔。

五十乘車,代表了五十個商戶,每戶一名主管,五六名雜役。雖說是雜役,也是慣常過國穿洲,見過世麵的。每戶的業務不同,自然派出的人員有異,但都是精壯骨乾,是不用多說的。

陳與南陽、鄢郢之間,商業往來不斷,哪怕南陽為秦、韓、魏等國分據,生意還是照做。各國都有共識,兩國交戰,不斷商路。但鄢郢被占領後,陳與那邊的業務往來陷入不確定狀態。秦人十分排斥商人,在他們占領的南陽諸城中,往往將原住民趕走,而從秦國遷來刑徒。占領鄢郢後,也如法炮製。而且鄢郢大戰中,楚人死傷慘重,江水為塞,商戶損失巨大,無數商戶被滅門。這種極為嚴酷的經商環境,在有心人看來,未嘗不是機會。舊的商戶滅絕了,正是下場的好時機。所以,雖然秦地之行有危險,但願意去的人不少,黃歇不得不限製在五十戶範圍內。

在召集商戶的同時,令尹子蘭也為黃歇準備好各種節符,黃歇要什麼就有什麼:經商的許可證,運輸的通行證,通行各關隘的憑證,外交使節的文書,就近調動軍隊、地方力量的命令……所有這些節符黃歇都交給自己最信得過的十名家臣保管。

陳國的大氏自然是陳氏,姚氏和虞氏也和陳氏一樣,是陳地的土著,據說都是舜的後裔;胡、田、孫等氏則是直接從陳氏分出來的支係。他們都算是“本地人”,根深葉茂,勢力巨大。外來的商戶更多,傳統的巨賈王、呂、白、陶、端木……新興的商人巴、郭、卓、程、孔……,冠帶、漁鹽、油漆、桑麻、皮革、竹木,乃至銅鐵、丹砂、珠玉、玳瑁……各類商品不一而足。如果財力夠大,路子夠野,弓弩、盾甲、戈矛,乃至車乘,也可以買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