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斜穀道(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365 字 7個月前

秦王道:”其率刑徒者誰?“

魏冉道:”武安君親遣公乘司馬靳領之。“

秦王道:”蜀道之事宜速,刑徒或將他用!“

魏冉道:”喏!“

張祿的團隊與客卿灶的團隊同時出發。他們首先沿近半個世紀前司馬錯入蜀的道路,從斜穀進入,映入眼簾的破碎道路和殘敗棧道深深刺激了他們,但也感受到成功的希望:這裡並不是沒有路,隻是好久沒人走了,路也就沒了。隻要走起來,恢複還是很快的。

道路雖然破碎、殘敗,但對於這樣一支小部隊來說,依然是可以通行的。一行人小心翼翼地踏上這親殘破的道路,一天天前行。他們早就打聽到,這段山路不僅車,連牛馬也難以通行,所以所有的給養都背在身上。他們隻向前前進了不到二百裡,就發現這條路並不是修通的問題,隻是重新整修的問題。這就大大簡化的任務內容和工程量。他們在路上就草擬好一份計劃,回到鹹陽後經過一天的精算,就提出了工程概要。他們決定以萬名刑徒為單位,輪番進入工地,完成不同的施工任務。

入蜀道路要穿過秦嶺。和黃土高原不同,秦嶺不是黃土堆,無法夯土修路。本來漫漫山地除了攀登,彆無他途。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在秦嶺高高的群山之意,還存在一些縫隙——穀地。這些穀地的存在讓人們可以不必翻越高峻的山峰,就可以到達山的那一邊。秦嶺中這樣的穀地目前知道有五個,從西往東被分彆稱為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穀道。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崎嶇山道和激流險灘並存,因此必須人工搭建一條如同橋梁一樣的道路——棧道。這是穿行秦嶺的基本通路。

報告打到相府,經過複核,報給秦王。秦王根本沒有細看,就發出兵符;同時把王稽派到張祿那裡,協助進行各部門的協調。

兵符到了武安君手中,白起親身體驗過道路貫通對軍事力量的倍增效應,馬上親自動員,第一批一萬人很快調集完成。白起再次委派司馬靳以公乘上調一級使用,統率這一萬人。陳倉、郿縣、武功、邰縣、虢縣等五縣供應糧秣。

工程於寒冷的十二月開始動工。和修通義渠的道路一樣,張祿首先用十來天的時間平整了連接幾座縣城之間的大道,既為各縣取得福利,也為今後的運輸提供了方便。

鹹陽運出的工程器械順渭水而上,運到工地。道路的鋪設就從斜水入渭口開始。一萬人分成伐木、整修、施工、夯土各組,各安其事。斜穀道需要夯土的地方不多,主要需要搭建棧道。伐木和修整木材成為最重要的工作。棧道的基本架構還在,目前需要做的隻是把它們加固、翻新,雖然也不容易,但相比從零開始,還是好得多。修理棧道的工作是技術活,從各縣征召到千名會修棧道的居民,各賜一級;有經驗的刑徒也立即免罪。他們被分派為什伍長,領著心靈手巧的刑徒在棧道上下忙碌。會木工的刑徒也被委為什伍長,領著自己的刑徒伐木和修整木料。隨著棧道的延伸,一道道稍微平緩一些的山溝就成為這幫刑徒的臨時營地,而新建好的棧道則成為運輸生命線。

棧道一段段向前推移。隻用了一個月時間,第一段棧道終於到達斜水源頭。

身心俱疲的刑徒們沿著棧道返回,用船送回鹹陽休整;而已經準備好的第二批刑徒重新踏上工地。他們沿著新修好的棧道,把渭水河邊的糧秣用輜車運送到斜水源頭;在這裡設好營地,開始第二段棧道的修建。那些技術工人則隻在斜穀外的郿縣正堂吃喝睡了五天,然後帶著新的刑徒重新返回工地。

鄭安平負責在各個施工地點傳遞消息,車右先生則協助張祿進行工程精算。陳四的工作既簡單又繁重:他要把每天看到山川河流都畫下來,為此,他每天都要爬到山上去,四下眺望。芒未是一名優秀的後勤保障人員,團隊一百來人的衣食住行,乃至醫藥都由他來負責。蓋聶腰中掛著短劍,寸步不離張祿身後。張祿最為忙碌,他佝僂著身子,咳嗽、氣喘,總是出現在卡脖子的地段上。司馬靳魁梧的身材,一個月下來變得又黑又瘦。這個地段的困難程度超出他的想像,沒有道路、沒有人煙,甚至沒有平坦一點的地塊,想要休息,能找到一塊乾燥的石頭就是行了大運。這讓他在修通義渠時,逐營推進的戰術沒有了用武之地。晚上隻能讓刑徒們就地休息,長長的篝火一直照到天亮。氣溫一低,雨雪一降,不知道會是誰病倒、死去,或者逃亡——當然,要從大山中跑回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這樣的困難中,司馬靳也找到了一件快樂的事:教蓋聶劍術。司馬家除了誕生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司馬錯以外,還是著名的劍術大家,特彆是他們的劍術理論為世所重。司馬靳從蓋聶佩劍的細節上發現此子劍術與眾不同,略一交談,發現他在劍術上頗有天賦。司馬靳本人嗜劍,平時劍不離身,猛見同好,欣喜異常,每日下營後就和蓋聶混在一起,切磋劍術,交流心得,儘心輔導。

蓋聶是個孩子性,每天跟著張祿跑來跑去,隻當鍛煉身體;心不重,什麼事也不放在心上。晚上和司馬靳練過劍,還要仔細琢磨比劃一下,然後倒頭便能睡著。一個月中,張祿不用說,連鄭安平在內,團隊中每人都病倒過,隻有蓋聶生龍活虎。

從斜水源頭到褒水東源大約相距五裡,這裡雖然無水,但也可能是一段故河道,怪石嶙峋,基本無法夯土築路。人步行還覺得費力,車乘基本無從行走。張祿索性也在山梁上架設起一道棧道,主要是方便車乘驅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