棧道前延了五裡,就來到褒水的一個源頭。大家在這裡就地取材,又在褒水邊的山坡上修補起棧道。
和斜穀不同,褒穀更長,兩岸懸崖峭壁更多,石質更堅硬。如果沒有以前穿鑿的石洞,要現在石壁上穿洞,十分困難。斜穀內隔幾裡還有一處平緩處可以歇腳,進入褒穀,既有寬闊的穀地,也有綿延數十裡陡峭的崖壁,到了這種地方,幾乎沒有彆的選擇,隻能每天回來休息,消耗在道上的時間比施工的時間還長。最為困難的是,沿途遝無人煙,隻有野獸出沒,所有的補給都必須從斜穀,沿修好的棧道送進來。
張祿攪儘了腦汁也沒有想到能夠讓消耗在路上的時間縮短的辦法,第二個月就結束了。刑徒們沿著修好的棧道回來,一萬人的隊伍一道縱列排開,從隊首到隊尾就長約十裡,走了三天,才走出斜穀,坐上船返回鹹陽。而上個月施工的第一批刑徒,在補充了缺額後,重新出現在斜穀口。張祿他們雖然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也隻得帶著他們走了三天,重返工地。
這還沒修出多遠呢!要是修到五百裡之外,那要如何才能完成輪換?如何才能維持補給?如何才能維持與基地的交通?
這天,鄭安平忍不住問道:“主公何思,而眉不展?”
張祿道:“軍入重地,後援難繼,奈何?”
鄭安平發現這完全不是自己擅長的,隻得謝道:“此非臣所能知也。然主公何謂也?”
張祿道:“道之前也,如軍之前也。師老兵疲,而糧秣在後,進則無力,退則無路,奈何?“
鄭安平道:”非所謂也。前路坦坦,後援不絕,豈是進退無路?“
張祿道:”褒斜道五百裡,今猶未百裡,所過皆崖壁,若屯堅城之下,進則無路,退則無功。“
鄭安平道:”屯兵堅城之下,時時攻之,必得破也。“
張祿道:”今者百裡,後援猶繼。若行五百裡至褒穀,後援何繼?“
鄭安平道:”主公何計之失也。五百裡而至褒穀,何勞斜穀運糧,自從褒穀運之!“
張祿眼前一亮,道:”褒穀之出也何地?可得其糧乎?“
鄭安平道:”臣不諳地理。以情度之,費民力,耗臣財,鑿五百裡之棧道者,必有重利在其中也。其所利者,不過通褒斜二穀。斜穀得通鹹陽,褒穀通於蜀,其富與庶亦與鹹陽匹,乃得其利!“
張祿道:”安平之言,開吾智也。願安平請右先生至。“
車右先生是鄭安平認識的,也知道他是芒卯的門客,到了秦國,隱姓埋名,改稱右先生,也告訴了鄭安平。鄭安平立即找來了車右先生。張祿問道:”先生知褒穀通於何處?能為大軍資乎?“
車右先生道:”聞褒斜通秦蜀,斜穀在秦,無足論也,褒穀必通於蜀。於蜀何處,實未知也。“
張祿道:”從斜穀至褒穀五百餘裡,人煙罕至,運輸為難。若隻賴斜穀以通糧秣,必有所難。以臣之見,若得褒斜兩頭並進,則事濟矣!“
車右先生盤算一番,道:”事有可為!公乘司馬靳,秦人也,或知褒穀之事,君其谘之!“
現在刑徒的營地就設在一片空曠的河穀旁邊,距離施工地點已經有十裡之遙,從這裡向前數十裡,都是懸崖絕壁,難得安營之所。萬人安了二十個營寨,張祿的大營正在中央。司馬靳有自己的親營五百人,自立一營,就在旁邊。鄭安平至營帳相請,司馬靳正與蓋聶鬥劍正歡。見鄭安平來請,趕緊結束鬥劍,更了衣,帶著蓋聶,和鄭安平一起回來。路上司馬靳問道:”客卿相召,所為何事?“
鄭安平道:”主公不諳褒斜地理,願谘之以公乘!“
司馬靳笑道:”若論他者,臣或不知;若褒斜道地理,臣與祖、父數出入之,或有所知也。“
到了張祿帳中,鄭安平於外通報,張祿和車右先生一起迎出來,接入帳中,敘禮過,賓主相對而坐,鄭安平坐在下首。
張祿道:”棧道而前也,漸離斜穀,而糧道漸遠,後援難繼。公乘久在營中,必有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