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上郡遭災(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574 字 4個月前

最後一站是曲沃。這裡各國民眾混雜,各種勢力交錯,情況最為複雜。由於山外就是韓國的主要戰略區汾水平原,防禦壓力十分沉重。但這裡也有優勢:在彆的地方,招賢榜幾乎沒什麼反應,在這裡,從張祿離開開始算,隻不過一個來月,就有上百人前來應聘,附近的居民也有往這邊移動的跡象。弄得曲沃令不勝其擾。

張祿和皮綰的到來算是為曲沃令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曲沃令缺乏人手,張祿和皮綰就用自己帶來的人協助曲沃令來安排經濟事務,讓曲沃令繼續負責他擅長的城防工作。張祿和皮綰進行分工,張祿負責處理移民事宜,皮綰負責處理農技人才問題。

張祿讓手下人登記移民擅長的技能,以及家族人口等一般信息。凡擅長農業生產的,一般就近安置在絳山南簏那一片小盆地中;而擅長手工業的,通常安置到安邑,讓安邑令為他們安排住處和工場。

張祿按照招賢榜的明示,給歸順的移民各賜一爵。但按照秦法嚴格地組織起來。分配了聚居地和耕地,忙了不少日子。這些移民所居之處都不遠,不存在如秦人那樣水土不服的情況。

從安邑到曲沃的途中,張祿就看中了絳山南簏這一小片盆地。盆地夾在絳山和太行山之間,涑水從盆地中流過。北麵一道山穀,彎延曲折,山上是晉國國君的墓地。絳山不太高,但也不低,足以構成防禦屏障。南麵涑水流出盆地的地方,也收窄為一條山穀。如果以盆地為依托,隻要守住一個山口和一道穀口,安邑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萬一這裡失守,也有足夠的預警在涑水出穀口處構築第二道防線!曲沃雖然堅固,但它位於晉國的國防前線,守衛的是唐、翼之地的晉國故地,和秦國現在要守衛安邑的戰略目標,並不吻合。

當協助曲沃安頓製定好移民安置策略後,張祿和皮綰一起返回安邑。那些被安置在安邑的手工業者數十戶,拖家帶口,隨著張祿返回。張祿有意如遊山玩水般,領著皮綰祭拜了晉國曆代國君的陵墓,轉過山口。張祿道:“若於此設縣,雖十萬之眾不能過也。”

皮綰道:“今九縣民猶不足,若另設一縣,豈有民哉!”

張祿指著山丘後麵的盆地道:“若募民耕於此,可得萬戶。”

皮綰眼前一亮,的確,這裡十分荒涼,但具備耕種的潛力。尤其令他振奮的是,曲沃麵臨的巨大的防禦壓力,如果將防線退到此處,壓力將明顯將減輕。不過他有些黯然地道:“兵家雖曰若此,然曲沃,名城也,焉得棄之。”

張祿道:“若於穀中新建一城,其可乎?”

皮綰聞言,頓時高興了,道:“彆設一城,以衛安邑,必無礙也!”

張祿道:“願尉細尋其蹤,妥籌築城之所。”

第二天,全體露營於涑水出山口處。皮綰指著那個喇叭形的穀口,道:“吾得矣!於此築城,背山而麵水,雖數萬人,足以當之。”

張祿道:“今曲沃兵才五百,城不可廣,惟堅耳。廣則守不備,反為敵乘。若民漸庶,乃稍稍廣之。”

皮綰道:“守之言是也。”當即在涑水河邊,以步丈量,規劃起城池的建設來。

從穀口出來,就是安邑。安邑令早已得到張祿的通知,要他在城周圍劃出一塊地作為司工之所。

安邑內城外郭,一條小河從城東穿過。由於是都城級彆的大城,宗廟區、工場區、居住區、商業區、兵營、校場,都有規劃。雖然魏在百年前將都城遷往大梁,但安邑也是魏國重要的戰略區,長期保持著都城的規模,直到十八年前被割讓給秦國,全體魏人集體離開。

秦人入駐後,人口嚴重不足,把官府設在內城中,外郭隻得任其荒廢。河流兩岸都是遷來的秦人,把原來的聚邑開發成田畝。郭城的其他地方幾乎成為荒地。

安邑令就在郭城的一角劃出一片區域,供這幾十戶人家入住和做工。這裡房基猶在,四壁尚存,略加修葺就可以住人,倒也省了不少人工。這幾十戶人家從尚存的房舍中,挑選出比較完善的,各自入住,卸下各種工具和日常用品。

安邑是這片區域重點保證的地方,人口還算多,約有數千戶。雖然比起安邑繁盛時期差得很遠,但比安邑其他各縣要強不少。府庫談不上充實,勉強支應幾十戶工人的飲食也還可以。張祿讓安邑令從秦人中找出一個懂做工的,安邑令反複尋找,皆不可得。最後張祿隻得從工匠中招聘了一名通秦國文書的,作為自己的工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