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又到春耕時(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3867 字 7個月前

龍門就在皮氏的對岸,是從上郡到鹹陽的必經之路。鄭安平出麵,向皮氏借了糧,約定上郡的人到達龍門後,即過河到皮氏就食,給糧三天。銜接工作由解鹽先生負責完成,他都曾和這一百人交往過,相互認識。五旺先行回鹹陽,安排接待工作。

距離最近的第一個家庭率先過了河,在皮氏城外的驛站,領到一石糧食。得到張祿的囑咐,解鹽先生和五旺特彆道提醒道,剛餓狠了的,千萬不能吃飽,隻給每人喝了一小碗稀粥。第二天起身,還是一小碗稀粥。五旺還道,在去鹹陽的道上,就是這一石粟,而從皮氏到鹹陽大約需要十日,必須十分節省才能到。一小碗稀粥給大家帶去了希望,支撐著眾人前進。從蒲阪渡河進入渭水後,一家人傭了船,到達廢丘。五旺領著葉縣的五名親衛前來迎接。

鄭安平、陳四、芒未晉爵的文書早已下達到廢丘,廢丘鄉嗇夫和槐裡嗇夫是陳四和芒未的娘家人,得信十分高興。五旺回來後,告訴他們陳四和芒未已經當上縣令和縣丞,暫時回不來,但他們所複的親營要過來住。兩人遂自作主張,把鄭安平和陳四的家宅加以擴大,供這些親營臨時居住。五旺做主,把三人增加的份田全者劃在灃水東岸的荒地上,五旺心想,有一百人耕種,還要熟田乾什麼?這在鄉裡嗇夫看來,顯然是在為未來獨立建邑做準備。

第一家到達後,鄭安平家宅的擴建還沒有完成,這家就臨時居住在陳四的家中。陳四和芒未的妻子在丈夫走後,已經回娘家暫住,陳四和芒未還專門為此送了妻家各十五石粟。現在這兩家依然空無一人,平時就由鄉裡幫著照看一下。

五旺將那家親衛迎入陳四家中,糧食則從鄭安平家搬過來五石,說明是一個月的口糧。這家人雖然沿途隻靠一石粟支撐過來,到底腹內有了食,比在上郡時隻能吃樹皮要好得多。現在見一五石糧,小孩的眼裡有了光,女人們則嗚嗚咽咽地抽泣起來。休息一夜後,這名親衛就和葉縣的那五人以及五旺一起,前往灃東荒地去開荒了。

公大夫是第七級,可以擁有九百畝地;官大夫是第六級,可以擁有七百畝地;不更是第四級,可以擁有四百畝地。三家聯合,一共有二千畝,但其中有五百畝是熟田,不用自己耕種。開始七個人耕種一千五百畝地還有些吃力,隨著親衛的逐漸到來,農活變得越來越輕鬆,大家甚至有餘力在灃東搭建起房舍來。

最終來到鹹陽的隻有八十三人,其餘十七人因為全家餓死,自己也自殺了!這八十三人中,也有不少家庭餓死了一半以上,有些家裡隻剩下一兩口人。上郡人口大減,但由於有移民的由頭,人口減少的原因被含糊過去,上郡守依然得到”平“的考語,雖然免去郡守職務,但卻出任了太子太保,名義上還升了官。但秦王和穰侯都知道上郡的嚴峻形勢,把殺神白起派到上郡來,希望他能如同在戰場上一樣,將上郡的形勢轉危為安。

自從鄭安平上計時拜訪了黃歇後,為質於魏的秦太子處境就變得不好了。他居住的館驛外麵被加派了崗哨,夜間加強了巡邏。坊間謠傳,太子即將歸國。

秦太子從這些跡象上判斷,秦可能要對魏采取軍事行動,但由於沒有人向他通報,他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他沒有得到撤離的指示,每天都派出自己的隨從到大梁周圍,收集各種消息,分析判斷形勢。不過,隨從們也報告說,近來和他們接觸的人明顯提高了警覺,開始有意識地回避他們。這越發堅定了太子的判斷,秦將對魏采取行動。

從商旅的口中,太子已經了解到河東已經設郡,郡守就是客卿張祿。近一年來,河東增加了人口,修築了道路,開墾了荒地,有了很大起色。但安邑的情況太子在鹹陽時不是沒有了解,那是一個經營十分困難的地域,長期受晉文化的影響,視秦為蠻夷,不自覺地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安邑雖然被魏王獻給了秦王,但治理起來十分困難,在太子看來,與其說是疆域,不如說是累贅,每年為了維持安邑的穩定,要花費無數的心血。現在秦將安邑五縣和西河、北河四縣並為一郡,設守管理,不失為一策,但如果說一年時間就能將安邑起死回生,還要威脅魏國,太子自己也覺得不可能。

如果不是安邑,會是哪裡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