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冶鑄左邑(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120 字 4個月前

工師和其他工匠們都特彆滿意,隻住了一天,就返回垣城,把全部工匠都拉到這裡來——這裡是垣城建的新城,自然也是垣城的一部分,而且離垣城並不遠,是垣令陳四讓他們來的。

在陳四連哄帶騙,要將工匠們移往左邑的時候,垣縣授田的工作也開始了。垣縣人都沒有秦爵,全都是白身。每人一百畝地,嚴格平均!故垣尉想聚眾抵抗,立即被鄉裡舉報,事情迅速敗露,全家百餘口被集體斬首!其他進行抵抗的人全都被加罪,成為刑徒。一下子垣城多出了上千刑徒。按照秦法,刑徒不隻是一人受刑,根據罪愆的輕重,刑徒的家人也要不同程度地被牽連,至少,他的妻兒要被沒為奴;如果罪過夠大,父母、兄弟,乃至堂兄弟都要被牽連。所以牽連的戶數達到一千多家。縣府、館驛裡,甚至官吏的府中都有了妾婦僮仆,縣裡的糧食有人舂搗,衣服有人縫製。壯勞力自然要去修城牆、修道路、修水渠!一連十幾天,垣城處在嚴重的動蕩之中。

然而,在強力的鎮壓之下,一切無組織的抵抗最終歸於無效。而且廣大邑民發現,其實受損的隻是少數大戶,自己則有可能從中獲利——畢竟垣城內能有百畝田地的人不多,有三五十畝就已經足以養家了!那些反抗也就失去了民意基礎,最終被平息下來。

入駐垣城的工匠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在感到驚異的同時,也產生了恐懼。但在鐵腕壓製下平靜的生活,又讓他們感到安慰。由於秦法其實是來自魏法,隻不過被嚴格加以執行,所以雖然工匠對垣城如此嚴格執法感到意外,但卻並非不能理解,甚至一些人還對如此嚴格執法表示了讚賞!新增加的仆婦無疑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輕鬆。

在垣城過了魏曆新年,工匠們起身前往左邑。垣城專門安排了一百多妾婦、僮仆隨行,侍候工匠們的生活。工匠自然對此極為滿意!不多久,垣城的刑徒也被征召了五百人,給工匠們修建房舍,搭建各種工作建築。每種工藝都對建築有特殊的要求,有極詳細的技術參數,外行人幾乎插不上手。

而這時,新分到耕地的垣城邑民開始了春耕,左邑、安邑,以及其他各縣,……整個秦國,都投入到新春的希望之中,期盼著幾個月後的好收成!

張祿連著辦完了收服垣城和接收魏國工匠兩樁大事,回到安邑。到了安邑才知道,上郡收回士卒的文書已經到了好幾天了。張祿仔細研究了文書,對上郡來的使臣道:“上郡雖值春耕,欲其卒歸,吾恐糧食難濟。願士卒暫寄河東,俟秋後方歸,則貴郡有糧,而士卒得免於饑也。”

使臣道:“郡守誠恐河東初立,糧食不濟,上郡之卒,願以歸,不敢食河東之食也。”

張祿道:“臣拜上武安君。河東初立,秋收少獲。然有解鹽,尚有可持。斷不令士卒餓餒也。”有了張祿的這一保證,使臣好像很滿意,領了文書,回郡複命去了。

張祿之所以不願意放上郡士卒回去,主要還是因為安邑目前還組織不起一支衛戍部隊。安邑雖然一年多的時間裡移入了數萬戶,但相比安邑廣闊的土地,依然是地廣人稀,要想組織一支三千人的部隊,還是力量不濟。而且,在兵不血刃拿下垣城後,張祿還把眼光投向新田、絳等廣大的晉地,那裡才是晉地的產糧區,目前被韓國控製。如果能夠複製垣城的經過,不戰而取汾水,河東才算真正安定。否則,汾水方向的威脅一直存在。

有趣的是,不久張祿得到從鹹陽發來的文書,請張祿能夠對魏國大梁網開一麵,不要他們用糧換鹽,允許他們繼續沿用舊例,用土特產換鹽。鄭安平見了,道:“公可上書,備陳以糧易鹽之義,實不得已也。”

張祿道:“昔者,汝於相府曆陳以糧易鹽,眾皆無異議,何忽來書,欲獨利大梁?”

經張祿這一提醒,鄭安平道:“太子在梁,不得不發耳!”

張祿道:“汝言是也。”於是上了一書,極言河東初立,糧食嚴重匱乏,“婦之與孺,饑餒號咷於道,不忍睹聞。是臣願儘釋鹽利,求糧以安民也!”必須靠以鹽換糧的政策才能度過目前危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