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須賈論商(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934 字 7個月前

隨著魏曆新年的到來,各地殺豬宰羊,鹽的消耗量迅速上升,鹽價騰貴。齊商和越商都開始往這邊送鹽,以圖其利。陶邑充當了齊鹽運往大梁的中轉站,狠狠賺了一筆。

海鹽所含雜質較多,味道與池鹽有較大差彆,大梁人還是更傾向使用解鹽;結果解鹽的價格更高了。大梁商人紛紛從農戶手中高價收購糧食,到安邑去換鹽,再運到大梁來高價售賣,造成大梁城內的糧價也上升了,幾乎到了以前青黃不接時的價格。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少府也參與到以糧換鹽的買賣中來,將手足掌握的稻米大量運到安邑去換鹽,以牟取暴利!這樣做的結果是,當發放年薪時,已不全是稻米了,有一部分按市價打折,換成了鹽,大家竟然還覺得值了!

信陵君和魏齊對此憂心忡忡,認為來春可能要經曆一次巨大的糧荒,但須賈卻好像不以為意,認為隻要商道暢通,糧食自然會源源而至。大家去報告魏王,魏王也不出什麼準主意,隻讓君臣議定方略。

過了年,糧價上漲的惡果開始顯現,除了倒賣食鹽外,其他行業都十分蕭條,物價騰貴,群臣終於感覺不妙,紛紛向信陵君、魏齊等高官報告。開始還隻是些小官吏,大家還不覺得有什麼;但後來連少府都感覺有些不對,外地的貨物物價高得難以承受,而本地貨物則了,信陵君和魏齊才開始緊張起來。這時已經春耕已經接近結束,快要進入初夏了。

信陵君和魏齊都知道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安邑對鹽壟斷,但卻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隻能把須賈大夫找來商量。須賈大夫也沒什麼辦法,隻能再去找秦太子。

秦太子在驛內接待了須賈大夫。坐定後,須賈大夫道:“十月望日,臣以微賤,勿得與太子會,期期數月矣。”

秦太子道:“臣蒙大夫相邀,意將會於信陵君堂前,豈意晉鄙大夫,以至張、嶽二先生在彼,而大夫未至!”

須賈大夫有些尷尬,急忙把話題岔開道:“望日之會,君上與太子所議以糧易鹽之事,複不可緩也。願太子加意焉!”

秦太子隨意道:“臣請於父王,王答,安邑少糧,饑民相枕於道,故不得已耳!但俟今秋收獲,則勿限也。”

須賈大夫道:“安邑或有少饑,然經之數月,或將解也。奈何必欲俟之秋獲,今者或可解也。”

秦太子道:“臣久在外,未得其實,所言於大夫者,實得之於王也。大夫若有所請,或往鹹陽可也。”

須賈大夫道:“臣久聞秦貴農而賤商。是故臣不敢以賤事上聞於王也。非太子久在梁,臣亦不敢聞於太子。今趁其便,乃敢白之。”

秦太子淡然一笑,道:“臣入於梁,本為陶邑、鹹陽往來之事,他者難知也。或聞陶邑多入鹽於梁者,有乎?”

須賈大夫道:“然也。”

秦太子道:“齊鹽入於梁,梁產必入於陶,陶居天下之中,梁物廣布,不亦可乎?”

須賈大夫道:“若夫天下之鹽,解鹽最廉且足,民多習之。今廢解鹽而通齊鹽,不惟民之難習,即商亦難也。”

秦太子饒有興趣地問道:“商者何難?”

須賈大夫道:“夫商者,必甲地糴,乙地糶,乙地糴,甲地糶,乃得其利。今於甲地得貨,而乙地不糶,則失其利也。複得丙地得貨,而糶於乙地,乃得乙地之貨,糶於甲地。”

秦太子道:“臣聞貨通於天下也,必賴金以成。若得其金,何愁貨物不平?”

須賈大夫用手比劃道:“有商者焉,故於梁糴物產,失金而得貨;必欲糶於安邑也,乃失貨而得金;乃得糶安邑之鹽,歸梁而糶之。今雖得大梁之物,而於安邑不得鹽,是以無利也。或糶於陳,或糶於陶,乃得其錢,複將糴糧而入安邑也。其道多出,其利淺也,而價騰矣!”

秦太子很耐心地聽著須賈大夫解釋大梁商人不能如以前一般贏利的原因,但卻有些不理解,問道:“昔入安邑,必也多物,或糶或否,其利難知。今隻一糧,以二易一,至則必得糶,糶則必得糴,何繁難之有哉?”

須賈大夫也有些尷尬道:“昔者,非商者無以知安邑何需,故得其利。今天下皆知安邑之賈,而自往運糧,商賈無其利也。”

秦太子聞言笑道:“大夫亦被其害矣!”

須賈大夫道:“臣以王命,賈於天下,以有餘補不足,獲利正多。然少府必也賈於梁,梁物少價高,王事將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