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輒道:”彼侯氏不欲為臣,但欲為師。是拒國士之禮,而受束修之儀。“
張輒這句話一下驚醒了信陵君。他一路上都沒有找到自己不快的真實原因,但張輒此語道破了他隱藏在思想深處的想法:他其實並不是真的願以侯嬴為師,實欲聘其為門客!而侯嬴一眼看穿了他的企圖,堅不為臣!這種暗裡的身份之爭,讓信陵君十分不爽。想到這裡,信陵君驚出一身冷汗:難道自己真是那種沽名釣譽的偽君子嗎?隻能容忍彆人的恭維,卻容不得真知灼見?一念及此,信陵君道:”先生之言是也。孤昧於情勢,言語不當,幾失大才!“
兩人都沒想到信陵君會說出這話,一時也驚了。張輒問道:”何謂也?“
信陵君道:”侯嬴欲為師,孤何惜師禮。今孤倨傲,非待賢之道也。願卿等訪之,孤將以師禮拜之。“
張輒道:”未可。君上以公子之尊,登門禮聘,敬之極也。焉得以布衣而為君師?侯嬴,貧賤者也,驕人過矣!“
信陵君道:”昔田子方謂武侯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驕人則失其國,大夫驕人則失其家。士貧賤者,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昔文侯以師禮敬子夏、子方、段木乾,此三子皆布衣也。孤縱貴,未及文侯也。其以師之,不亦可乎?“
張輒道:”彼言虛而無物,恐無實學,但得基名耳!“
信陵君道:”非也。微仲嶽先生訪而得之,孤焉知其名!是以知彼不求名而求其實。孤訪之,徒問之虛,彼自以虛言應之。此過在孤身。再訪之時,孤當谘以時事,以觀其能。先生其助我!“
張輒道:“君上谘之以秦之出也,彼言必出南陽。或當觀之。”
信陵君道:“先生所言是也。秦將大舉,未知其所向,侯氏斷以南陽……彼複何言?吾當塞軹道而當秦,未可令出也。”
張輒道:“誠有是言。非但魏也,且集三晉之力以塞軹道。彼言,南陽,天下之要,若失之,秦將席卷天下,非獨魏也。”
信陵君急道:“願先生速召知兵諸客,以議其計。”
張輒望了望天色,道:“或於餐後……”
信陵君道:“孤當備之!”叫來家老,準備十人的晚餐,與眾先生共議。
一眾先生到後,張輒複述了與侯嬴交談的經過,隨後道:“侯氏曰,秦之大舉也,非出魏梁,非出韓鄭,非伐趙也,將出南陽。夫南陽,雖地少而民富庶,非心腹之急。魏臣皆議,南陽但以城守,秦縱掠於野,月餘必去。無足慮也。而侯氏以為天下之急,故願諸卿議之。”
郭先生道:“天下稱南陽者儘多,軹外之南陽,晉南陽也。垣被秦伐數矣。武安伐軹,拔城至六十餘,後皆還魏。彼時啟封之急也,與秦南陽;圃田之急也,與秦溫。皆晉南陽也。魏失之無足惜,秦得之亦無足貴,旋之以易宛洛之地,蓋楚南陽也,而設南陽郡。是故知秦之所計也,晉南陽非楚南陽可匹,失之無所惜也。今秦大舉,若出南陽,是肌膚之痛也。雖徹心腑,無以傷。但善休養,必得複也。”
曹先生道:“若塞秦於軹,奈何?”
張輒道:“秦出軹關,軹道與秦共也。若將複奪軹關,塞秦於軹,非十萬之眾不能成也。若儘起大梁之兵,則恐諸侯襲其後;若聚三晉之眾,所費必多,而所獲者蓋寡。是故諸臣議以據城而守,縱秦掠於野,雖有所失,猶可為也。”
信陵君道:“侯氏議以南陽當天下之要,其可乎?”
靳先生道:“臣有聞也,韓魏當天下之要。若收韓魏,則楚齊燕趙皆無能為也。南陽蓋三晉之邊邑,得之未足貴,失之未足惜,議以天下之要,未知其計。且南陽遠鹹陽千餘裡,而近三晉,秦掠之則有餘,守之則不足,縱當天下之要,無能據之,奈何?”
信陵君見熟知地理的靳先生也這麼說,覺得大概無差,道:“侯氏之論,失之迂遠,未得切實。幸賴先生之教,而得悉也。”
張輒道:“魏備秦之出也,亦當以大梁為要,南陽為輕。”
信陵君見眾人都不同意侯嬴的觀點,而且理由十分充分,也就打消了再訪侯嬴的念頭。隻派人打探秦軍的動向。
幾天後,秦使果然到訪大梁,通報了秦任張祿為相,封應侯的事,並通報說,穰侯將歸封地,將過魏境,願以通之。問起穰侯過境的時間,隻含糊道“隻數月之間”,並無確切時期。魏也無法確認是否有什麼陰謀,也隻含糊道,“穰侯歸國,魏不敢阻;願先告之,俾備糧於東道也”雲雲。
又過了十來天,郭先生派往秦都鹹陽的暗探流星般發來消息:秦人萬人已出;秦人萬人皆出函穀;秦人渡茅津而入河東……由於郭先生的情報網未撒到河東,秦軍入河東後的動向暫時無法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