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秦軍並沒有來……
十萬趙軍加上上黨的民眾二十餘萬,每天消耗著上黨的糧食三四萬石。
一直等到二月,廉頗發現長平的糧倉再次見底,急往邯鄲催糧。而這時,秦人一反常態,不但沒有撤軍,反而重新開始進軍!
二月中旬,但冬天的寒意還殘留一絲尾聲時,長平終於得到秦人出現的報告:已經將巡哨放到少水一線的趙軍,發現西邊遠處塵土飛揚,顯然是有大軍開進。
廉頗當即向各軍發出警報:秦軍將至!
沁水河邊的端氏一線控製在秦人手中,趙軍沒有加以攻擊,隻是遠遠避開了城池。端氏城中的守軍自然也是每天提心吊膽,惟恐城池陷落。秦軍主力的到來令端氏城歡欣鼓舞。
王齕的大營雖然設在安邑,但他其實並沒有一直呆在那裡,他和白起輪流蹲守在端氏旁邊一個很小的城邑中,交替著觀察秦軍動向,處理軍中的事務。所以當秦軍來到端氏時,王齕已經對作戰有了全麵的計劃。
他先在少水東邊的山上預設下埋伏,將上山巡哨的斥侯逐一消滅。如此過了五天,趙軍的斥侯已經不再露麵,王齕遂開始集中兵力攻擊趙軍設於山口的關隘。
廉頗飛報邯鄲,秦軍已與趙軍相遇,務必儘快將糧食運來。否則,可能在作戰最吃緊的關頭,因缺糧而致敗。
趙王有些慌了手腳,他讓平原君、平陽君、藺相如迅速清點邯鄲的糧倉,看還有多少糧食可以前運。
現在才剛剛二月,還在歲頭,必需的開支隻支付了官員的薪水,倉裡的糧食還有不少,但考慮到一年內必須的各項開支,這倉裡的糧食其實已經不能動用了!還有,二月正是準備春耕的時節,抽調民夫去運糧,那還種不種糧啊?
但上黨戰事已起,這是一場趙國不能輸的戰役,趙王不能輸的戰役,如果輸了,趙國和趙王顏麵掃地不說,邯鄲也將直接暴露在秦軍的打擊之下。這是趙國無法承受之重!
趙國的君臣都有些後悔,如果不是那麼早就派後去,糧食問題會不會緩和一些呢?但堅決主戰的平原君反駁道:“若非趙軍先至而堅壁,吾等豈能坐此計糧?”
後悔藥是沒得吃的,如果趙軍能夠在幾個月內憑借優勢的兵力擊潰秦軍,多少損失一些糧食又有何妨?趙王下令,一應花銷全部儉省,再運三百萬石糧上山。為了不耽誤作戰,邯鄲征集了十萬民夫,搜羅了所有可以搜羅的牲口,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往長平送糧。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邯鄲在往長平運糧,長平在接收糧食,而秦軍則一個個拔除趙軍在山地設置的隘口。
應該說趙軍設置的關隘都是很有效的,所選的地形也十分有利,給秦軍作戰帶來了很大困難。但秦軍可以集中兵力一個個關隘來奪取,並保留足夠的部隊應付其他地方的援軍,而趙軍在這裡卻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每處關隘都不大,可以屯集的兵力不多,隻能拖延時間,不能長期堅守。
經過兩個月的苦戰,趙軍在山口的關隘被一一拔除。秦軍終於出現在丹水岸邊。而這時,趙軍也完成了糧食補給,士氣高昂,摩拳擦掌,準備與秦軍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