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見魏王(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5265 字 4個月前

田單道:”今趙與秦久相持於長平之下而無決,王助秦則趙敗,助趙則秦敗。若趙敗,趙儘歸於秦,而魏無益也;若秦敗,河東、河內、乃至安邑,王得如意也。故當合縱於趙,親於韓,而共擊秦!“

魏王道:”若助趙擊秦,魏力已竭,趙取河東、河內,乃至安邑,魏安能敵?“

田單不防魏王也有如此直接的提問,一時語塞道:”此何言也?必有人教王也。“

魏王似乎很得意,也很老實地回答道:”寡人自得之,非乾他人也。“

田單道:”王有所慮,可起一軍軍河上,助趙糧數百萬石,令與秦戰。秦、趙兩傷,然後王可如意也。“

魏王道:”願君謀諸信陵君,寡人無不允也。“

從魏王那裡得到了一句準信,田單出來,與信陵君商議。信陵君道:”時乃六月,舊穀已儘,新穀未生。願俟之歲稔,乃奉命也。“

田單道:”長平旦夕而望救援,豈可俟之數月!“

信陵君道:”魏將掃倉而歸於邯鄲,惟不知其數幾何。或得十餘萬石。“

田單心頭一沉,信陵君嘴上說得漂亮,趕情動真金白銀時,也很會討價還價。他道:”長平守軍四十萬,日啖四萬石,十萬石實不足用,願更賜之。“

信陵君十分滑頭,道:”臣將掃倉而計之,若得其餘,必不敢藏也。“

話說到這分上,也就沒有什麼多餘的話講,如果不獻出幾個城邑,大約也就這樣了。而趙王並沒有授權自己獻出城邑來換取糧食。看來,一切隻能看信陵君的心情了。

就在魏公子府休息一夜,次日依舊由仲嶽先生陪同,驅車前往管城。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管城現在已經有戶數千,田野儘辟,一座堅固的城池,也在管城舊址上重新建立起來。

這裡是信陵君的封邑,仲嶽先生對這裡十分熟悉,安排田單住下,指示管令加強警戒,不得對外透露消息,同時打探田單隨從的動向。仲嶽先生還想從田單那裡套取趙國的情報,無奈田單雖名為趙相,其實已經不管事;離開齊國則已經六年了,齊國的事情也不清楚。但田單畢竟還是有見識的人,偶爾說些人生哲理、精彩故事,也能讓仲嶽先生大開眼界。住了一夜,管令已經與田單的隨從接上關係,把他們帶到城內。再休息一夜,啟程前往韓國。

韓王的態度最為有趣,他堅持認為是趙國偷襲了韓的上黨,趙國已經破壞了合縱同盟,韓國與趙國已經沒有關係。但鑒於秦國也不斷襲擾韓國,韓國與秦國也不會結盟。上黨之戰,韓國誰也不幫!田單指出,是韓國先將上黨獻給秦國,趙國是代韓國守上黨。韓國堅決否認:”斷無獻上黨與秦之事!“田單不明白其中的曲折,不敢多說。隻得辭去,前往四百裡以外的陳丘。

田單離開鄭國不久,他到訪韓國的消息就傳開了。以至於田單剛出召陵,進入隱陽時,意外發現芒卯的大子芒寅已經在這裡迎候了。

以芒卯畢生所得,以及芒氏諸子的見識,芒氏雖然來得晚,在隱陽已經隱然大族。留在家中的三個兒子都與當地土族聯姻,已經生兒育女,在當地紮下根。

芒卯年事已高,不問世事,家事一應由芒寅負責,芒亥、芒辰協助,他們也已經四五十歲的人了!這裡雖然離魏地召陵不遠,但並沒有人知道這裡的隱氏大族,就是大梁城內的貴人芒卯一家。

在行旅商賈的閒談中,芒辰得知田單正自遍使諸侯,回來告於其父。芒卯沉思片刻,道:”彼必往陳,或過隱陽。“

隱陽雖然是個商業區,南來北往的商旅眾多,但城池不大,並無大隊。所以從鄭國過來一支百餘人的大隊,立即引起當地的議論,不用說,那一定是田單。

田單見到芒寅,也嚇了一跳,一則自華陽一戰後,芒氏行蹤全無,不想卻在此地;二則知道自己行跡敗露,秘密出使楚國已經不可能了。連隱居的芒氏都能準確找到自己,秦國更不在話下。

芒寅約請田單到自己家中暫歇。田單道:”汝不懼行跡顯露乎?“

芒寅道:”離魏十年,縱露何傷!況有貴人至隱陽,莫不入敝宅,豈獨君乎?“田單遂令隨從儘入隱氏邑中暫住。

隱氏邑距隱陽城約有十裡,也起了一座城池。雖不甚高,但結構複雜,防禦力不下隱陽城。田單和芒卯都曾是本國的要員,自然相互熟悉,現在一人棄官隱居避禍,一人在他國養老。同是淪落之人,相談不儘。村釀薄酒,也喝得儘興!

話題自然談到長平之戰,芒卯道:”彼楚左徒,務使秦、趙相爭,以為天下諸侯續絕。今近十載,乃能得意。其難如此!“

田單不知所謂,問道:”彼楚左徒何人,何以使秦、趙相爭?“

芒卯道:”楚左徒黃氏歇,天下辯士,視天下若掌指。彼於華陽戰後,奉太子入質於秦,乃留十載。彼以為,齊滅國之餘,楚失舊都,韓、魏皆敗於秦,自保之不暇。惟趙獨雄於北,可以為援。遂乃汲汲於秦趙相爭,兩敗皆傷。天下諸侯乃得複振。秦入野王,黃氏即舍命護太子亡歸。楚王立,則為楚令尹,封春申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