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山口(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816 字 7個月前

踏著晨曦,劍士們帶著這群工匠騎馬前行。一路上都隻是快步,並不奔馳。每十裡換馬,以保持適當的速度。那些劍士平時也經常這樣帶著公子王孫們外出,對這種騎乘方式並不陌生,隻是帶一群成人還不太習慣,但也很快適應了。

雖說采取了許多保護措施,一路上還是有工匠從馬上摔下來受傷的,幸而不重;但也有人無法繼續前進,隻得就近安排在附近邑民家中休養。最終到達端氏的隻有二十四人。經過四百裡的長途跋涉,這時已經是日落時分。讓司馬靳感到意外的是,當他進駐端氏時,端氏令告訴他,已經接到白起的命令,本縣一百名刑徒已經集結完畢,基層官員為以前因築道有功的爵士,端氏尉親自擔任大夫。司馬靳問白起何時傳達的命令?端氏令回答:命令於今日日出時到達。司馬靳與皮綰相互看了一眼,覺得自己好慚愧,就沒有敢再征用河東臨近各縣的刑徒。

河東的大部分居民,特彆是秦人,都是跟隨張祿在河東築路的關中各縣刑徒,以及上郡的爵士,他們本身就是一支強大的築路力量。白起接任後,每拿下一處城池,都要把道路修通。打仗和修路,這幾年在河東,特彆是河內(南陽)就沒有停過。隻不過由於大批外地刑徒湧入,河東人必須承擔繁重的後勤保障任務,而且刑徒目前還都是“吃白飯的”,大家的心思都放在利用外地刑徒身上,沒有往河東自己身上想。

被端氏令點撥通了這一節,兩人立時感到思路大開:不僅端氏縣可以征調啊,高都、軹縣、溫縣……哪裡不能征調?

河東刑徒向前開拔,吸引了大家全部注意力,各國間諜立即把情報向各國首都傳送。與之相應的,高都、和河內刑徒的征發被大家普遍理解成這一調動的一部分,甚至都沒有特意上報。

在端氏休息一天後,司馬靳和皮綰及其隨從,二十四名工匠、一百劍士和二百匹馬,一百築路工人帶著籮、鍤和夯棒,從端氏出發,進入端氏河穀。由兩名前天剛隨白起進入端氏的軍使引路。

進入河穀後他們發現,至少端氏水下遊河穀基本平緩,兩側有寬闊的衝積帶,甚至可以耕種,中間一道小河,是天然的水源。一行人走了一天,都沒有發現需要動工的地方。那些工匠則對兩山的風景嘖嘖嘖稱讚。司馬靳警惕性高一點,讓兩邊山上各上去十人,觀察山外的動靜。

當太陽快落山時,在前麵山上警戒的劍士下山報告:這座山已經走到儘頭,前麵是一塊三叉地帶,遠遠望去,還有人家。

司馬靳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自己的擔心似乎全成了無用功。他讓一行人就在那座十幾戶人家的聚邑中住下。那十幾戶人見這些人都有馬,心裡害怕,不敢不允。糧食是沒有富裕的,他們把挖的野菜、打的野味燉了一大鼎,給眾人吃。秦人吃不慣這味,每人喝了碗熱羹,吃了兩口炒粟,就算吃過了晚餐。那些邑民見這些人還算和氣,也把自己積攢下來的秸稈搬出來,給他們喂馬。草料質量並不好,劍士們挑選了一番,留下一些當夜料,各自牽著馬到外麵吃青草,飲水。這些馬都是臨時配給的,和他們並不熟,操縱起來不能如意,所以騎士們要找一切機會親近馬匹,儘快做到心意相通。

司馬靳口述了一份報告,讓皮綰和自己的兩名隨從騎馬回去報告白起,聽候白起的指示;告訴他們明天將繼續前進。

第二天清晨,當司馬靳一行準備繼續出發時,端氏的驛卒找到他們,稱高都的刑徒五百人昨晚已經到達端氏,天明就將入穀。據說,後麵還有各縣刑徒陸續過來。司馬靳留下十名劍士在邑中接應,兩名報信的驛卒返回,其他人繼續出發。

出行不幾裡,拐過一個山腳,前麵突然變得狹窄,人必須翻過高低不平的台地才能繼續前進。大家都笑了:以為可以偷懶,馬上就被打臉。

大家停下來,幾名工匠爬上翻下,認真地勘探了地勢,道:“必也鑿石,乃得通也。”

司馬靳讓人轉告後麵等候的十名劍士,高都的刑徒上來後,就命他們修開這處通道,再繼續前進。留下一名工匠,指導施工。其餘人手腳並用,翻過這處大石坡,繼續向山裡前獻。

過了這座石坡,道路又開闊起來,雖然不是可以耕種的那種,但大致還算平坦。軍使指著前麵的山頭道:“彼山之下,即為將軍大帳。”

眾人嚇了一跳,就這麼就到了前線了?司馬靳讓大家安靜下來,自己爬在地上聽了聽,道:“誠有以也。”

劍士們全都興奮起來,讓工匠們騎上馬,自己牽著,快步流星往前走,爭取在天亮前趕到那座山頭。一麵讓軍使前往通報,不要起了誤會。

在軍使指示山頭的同時,瞭望哨也看見了這支小隊人馬。大家以為是剛走的那位軍師又回來了,就派了一人下山向王齕報告。那些人明顯加快了步伐向這邊過來,而先到的竟是兩名軍使。他們報告道:“二五大夫率眾至,將築道路。”

那名公大夫不知所謂,帶著那兩名軍使和一隊士卒出迎。司馬靳見山上下來了士卒,為首者乃一公大夫,遂和皮綰迎上前去。

那名公大夫見禮道:“臣蜀郡成都尉公大夫梧,謹見五大夫。”

皮綰先見禮道:“臣河東尉五大夫綰,謹見!”

司馬靳道:“臣國尉五大夫靳,謹見!”

公大夫在安邑駐紮時見過皮綰,但未見過司馬靳,隻知道他是個年紀輕輕就已經立了大戰功的將軍。此時見這二位大員親至,不敢怠慢,道:“臣已報將軍,必將至也。”將二人請上山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