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戰鬥沒有任何技巧可言,隻有以命換命,以傷換傷。死了的,由活的補上,傷了的,繼續堅持,直到戰死!從傷到死,通常不過幾個呼吸。你剛剛把戟刺進一個人的身體,你的身體就會遭到另一個人的刺擊,無從逃避,無從躲閃;如果挨這一擊而沒死,隻要你還站著,馬上就會有更多的打擊落到你的身上,直到你倒下為止!趙括要的就是這種以命換命。隻要能夠這樣交換下去,秦軍終將支持不住,趙軍的兵力優勢終將發揮。
秦人與趙人從根本上說來自同一族群嬴姓。商紂王時,他的一名臣子叫蜚廉,蜚廉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惡來,一個叫季勝(從這個名字上看,蜚廉應該還有其他的兒子)。蜚廉本人善於長跑,而他的兒子力大無窮。紂王被滅後,惡來也死了,大約是戰死沙場吧!他的父親蜚廉當時正好被派往北方辦事(史稱“為石”,大約是采辦玉石吧),幸免於難。辦完事回來卻發現紂王也死了,兒子惡來也死了。蜚廉是紂王的死忠,在霍太山給紂王設壇祭祀(約相當於後世立“衣冠塚”),自己守園,死於霍太山。
季勝的一支比較早投靠了周成王(第二代周王),被封於皋狼。周穆王(第五代周王)時,還因為護駕討叛逆有功,被封在趙。霍太山、皋狼和趙都在故晉地。
惡來一支則被移居到周境內的犬丘,大約是被作為周人的俘虜奴隸吧,誰讓惡來與周軍作戰呢!一直到周孝王(第八代周王)時,周王在西戎和翟人的侵擾下,被迫遷都到槐裡,距犬丘不遠,這一支中的非子才因為善於牧馬而被周王賞識。周王想讓非子為族長繼承人(當時的族長是非子的父親大駱),但遭到地方勢力申侯的反對。申侯的女兒嫁給了大駱,生的兒子是子成。申侯力主讓子成為族長!周王不敢得罪申侯,隻能退而求其次,將非子獨立建族,封到秦。
秦在犬丘以西五百餘裡,山高水惡,是戎翟聚集的地方。按理說生存環境比子成惡劣得多。但天有不測風雲,數十年後,周厲王(第十代周王)時代,居於犬丘天子身邊的子成一支反被戎人滅了族,而身處戎翟之中的秦反而成長起來。周宣王即位後,任命時任族長秦仲為大夫,率族人討伐戎人。秦仲奮戰五年,戰死沙場。秦仲的五個兒子逃回周,周王借給他們七千周師,五人殺回秦地,驅逐了戎人,保障了周國的安全。秦仲的長子被任命為西垂大夫,除了重新擁有秦以外,其祖上所封的犬丘也一並封給他。西垂大夫治理秦長達四十四年,政治和經濟中心移回犬丘,實力有了極大增長,奠定了秦國發展的基礎。他被秦後人尊為莊公。
從曆史上來看,秦與趙都是在與外族的爭戰中成長起來的民族(皋狼也是戎人的一支),好戰的性格溶入血液深處,越是麵對強敵,越能激起不屈的鬥誌!
戰至太陽落山,雙方都已經殺紅了眼。這時兩處的戰鬥已經呈現頹勢。秦壁前的戰鬥,趙軍第一批四陣六千人加上奇兵二三千,現在還能戰者不過兩三千人。秦軍的損失貌似不輸於趙軍,但具體情況不明。第二批四陣六千趙軍與五千秦軍精銳劍士鏖戰至今,明顯是秦軍占優。隨著雙方傷亡人數的擴大,趙軍的人數優勢逐漸縮小,現在已經處於劣勢。趙括現在手頭還有一支生力軍可以投入戰鬥。但他麵臨兩難選擇:是把這支部隊投入與秦劍士的作戰,還是投入進攻秦壁?經過一天的作戰指揮,他的腦子也有些不靈光了。大致估算了一下,第一批趙軍已經基本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而第二批趙軍還有可能與秦劍士周旋一陣子。趙括一咬牙,將第三批趙軍投入攻城作戰。
鼓聲中,六千趙軍整齊地開往前線。兩處的戰鬥就在這群趙軍的眼前展開,兩邊士兵的拚死作戰似乎也激勵了他們。這群趙軍昂首挺胸,懷著無比的豪邁,步入戰場。
第一批的能戰之士並不願意退下,他們讓輕傷員攙扶重傷員離開,剩下的人則發起了最後一次衝鋒!
箭稀稀拉拉地從兩側射來,中箭的趙軍發出惡毒的咒罵,而其他人則像沒看見一樣,旋風般衝上緩坡,殺向秦營。戰場上隻能看到一個個趙軍被挑落,被他們擊倒的秦軍從表麵完全看不出來。但從被挑落的士兵手中已經沒有了武器,可以猜測它們一定是留在了某個秦軍的身體裡。
這次進攻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所有參加衝鋒的趙軍都沒有再回來,他們看到下一批趙軍在盾牌的掩護下,衝了上來。
第三批趙軍觀摩了前一輪趙軍的進攻半天時間,對秦軍的戰術特點有充分了解,他們采取了極有針對性的戰法。緊跟在盾牌後麵的不是戟兵,而是弓箭兵,他們衝到距離秦壁大約二三十步的地方集中向突破口放箭;跟在後麵的趙兵則呐喊著衝上緩坡。
衝擊前的箭雨給突破口邊的秦軍造成巨大損失,當趙軍衝來時,周圍的人來不及填補死傷者的位置;大量趙軍跳下營柵,向兩側發展進攻。秦軍拚命擠壓,就是無法封閉突破口,不斷有趙軍跳下。不多久,第一陣大約一千名趙軍全都跳下秦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