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大喜,擂鼓催動第二陣衝上去,同時第一陣的盾牌兵和弓箭兵退後。
百步的距離轉瞬即至,盾牌兵和弓箭兵分到兩側,掩護戟矛兵衝上緩坡。而弓箭兵則向還向這邊射箭的地方還擊。由於他們不知道壁下的情景,不敢直接射箭。
第二陣約一千人也跳了進去。帶隊的一名千人將帶著一隊盾牌兵和弓箭兵上城觀看情況,他看到了令他心碎的一幕。進去的近二千士兵被一道密集的盾矛陣圍在當中,任趙軍如何衝突,就是無法突破。而與此同時,遠處似乎有弓箭兵趕來。千人將急了,自己也跳下壁壘,身後的盾牌兵和弓箭兵也跟著跳了下去。千人將大聲喊殺,搶過一支長矛,率先突向秦軍。長矛起處,一名盾牌被他挑翻,但他也被盾牌左右的兩支長矛同時刺中。但那兩支長矛還未來得及發力,千人將的長矛正好旋轉了第二個圈,打在那兩名長矛兵的身上,反而將他們先行擊出。在秦軍露出空當的一瞬間,幾名趙軍猛撲上去,將這道口子撕開一道裂縫。千人將狂呼:“殺!殺!”指揮著趙軍湧入那道裂縫中,企圖將那裡徹底衝開。兩側的長矛紛紛刺過來,站在兩邊的趙軍都被刺中,但他們也在被刺中的同時,將手中的戟狠狠砸向秦軍,他們有時會砸中秦軍持矛的手臂,有時也砸空了,就索性鬆手,讓戟飛過去,不管砸到什麼都行。
千人將指揮的突圍,雖然給秦軍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和傷亡,但卻放棄了突破口。兩翼的秦軍見趙軍退走,迅速填補了空白,重新堵上突破口。而那兩千人在突圍過程中已經損失慘重,剩下的在秦軍陣營中亂撞一陣子,被引誘進入一個狹小的地域,包圍趕來,被趕來的弓箭兵射殺……而那名勇敢的千人將,則根本沒有突圍出來,死在當場。
當第三陣趕到時,他們又要重新打開突破口。而這一次,有了準備的秦軍沒有讓趙軍得逞。相反,他們從趙軍的戰術中獲得啟發,把自己的格鬥兵布置在兩翼,而在趙軍開始往壁內跳時,以近距離猛烈的弓箭封鎖突破口,幾乎迅速清光了衝上緩坡的部隊。少數得以跳下壁壘的趙軍也被秦軍一一殺死。
看到秦軍大量的箭矢從緩坡下射出,緩坡上的趙軍幾乎就在幾步之內被完全清空,趙括心裡一沉。現在他隻剩下一陣,無力再攻了。而天色已經完全黑下來,儘管還有月光,但也無力再戰!
再望望更南方還在與秦劍士糾纏的趙軍,趙括隻得下令退兵!
與秦劍士作戰的趙軍還能帶回負傷的同伴,而攻擊秦壁的趙軍幾乎全軍覆沒,屍體和傷員都躺在秦壁下,分不清誰是死的,誰是活的。沒有人能把他們拖回來。
最後一陣的士兵成為殘兵的掩護,威懾著秦軍不能趁機發起反擊。而秦軍也已經精疲力儘,無力反擊了。
這一天出來三萬人,約兩萬人沒有回來!
趙括心情沉重。今天他已經付出了全力,而且已經突入秦壁,但最後時刻還是被秦軍封堵了突破口。明天呢?還要再來一次嗎?
趙軍壁壘上的士卒全都目睹了趙軍的奮勇作戰。他們看得血脈賁張,激情滿懷。當傷兵們依次走入營門時,營門上的萬人將下令擊得勝鼓!
鼓聲咚咚,撞擊著眾人的心,也激蕩著劇烈的情緒。不知從誰開始,趙軍營中開始吟唱《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慷慨悲涼,久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