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側的奇兵基本都是長戟兵,沒有弓箭和盾牌。秦軍雖然盾牌較少,但弓箭兵很多:什伍長都執弓箭。公大夫認為,如果擊潰了兩翼的奇兵,正兵必不敢棄他們於不顧,直接上山,而是會調轉方向,向他們發動進攻;而他們則且戰且退,向兩側移動。——這就給大部隊贏得了時間。他叮囑眾大夫,一定要靈活,隻與奇兵作戰,牽製住正兵;儘量避免與正兵作戰。
定下計策後,公大夫親自率領一營在左,一名官大夫率領自己的營在右,各自下山,迎著趙軍而去。
秦軍的行動當即被趙軍發現,萬人將十分奇怪,害怕其中有什麼陷阱,命令部隊停止前進,以兩翼的奇兵各五百人迎上去接戰。
公大夫不想自己的出擊竟有如此好的結果,大喜。命令部隊拉開橫隊,向趙軍奇兵迎上去。
雙方都是五百人,秦軍有弓箭兵,還有長戈的優勢,戰鬥幾乎毫無懸念。在百步的距離上,秦軍以一陣箭雨就基本打退了趙軍的第一次進攻。
趙軍看明白了秦軍的虛實,又派出一千奇兵,驅離秦軍。秦軍在射出三波箭後,已經將趙軍的密集陣形打散,格鬥兵一次衝鋒,就打退了趙軍。
兩次戰鬥,秦軍都未停止前進。追擊百步後,秦軍收兵整隊,趙軍已經近在咫尺,不過距他們一裡之遙。秦軍好整以暇,一麵整隊,一麵將被射倒的趙軍收割首級,而不忘記把射出的箭矢回收回來,重新使用。趙軍萬人將更加狐疑不定,始終不敢前進一步。派出奇兵隻好送人頭,所以也不敢派兵交戰。兩軍奇怪地在相距一裡的距離上停下來了!
公大夫本來是想就這麼耗下去,大部隊也就上來了。不想右翼秦軍主動向趙軍發動了進攻。公大夫心裡暗罵一聲愚蠢,也隻能下令向趙軍前進。
趙軍還是不願意把正麵調轉過來,隻以奇兵迎敵。奇兵隻前進到距秦軍百步左右時,也就不再前進;而秦軍前進時,他們則向兩翼移動。公大夫氣得不行,隻得下令停止前進,改為向左翼橫向移動,避免側翼受敵。而趙軍也向那個方麵延伸正麵,秦軍越來越遠離山頭,而轉向趙軍的後方。
此時,趙軍奇兵齊出,隔斷了秦軍通向山梁的道路。公大夫暗叫不妙,隻得後退,然後再向左翼移動,試圖重新回到山上。
秦軍被左右調動,正麵被拉長,又被驅趕著後退。萬人將見秦軍沒有其他的動靜,下令奇兵猛撲上來。於是兩翼各有約二千趙軍奇兵,衝向五百秦軍。一百多名弓箭兵拚命射,每人最多也隻能射出十支,雖然給趙軍造成了一些傷亡,但戰鬥還是進入白刃格鬥的階段。
弓箭兵們將弓背在背上,拔出短劍,指揮士兵戰鬥。
白刃格鬥階段,什伍長的作用比大夫們要大得多。他們大聲吆喝著,帶著手下的士兵或聚或散,各自迎戰。秦軍雖然有兵器上的優勢,但也架不住趙軍人多勢眾,幾個人圍著一個人打,完全處於下風。公大夫一麵打,一麵下令向後退。退出二三裡後,趙軍那邊也鳴金收兵了。秦軍還撲上去,阻止他們在回撤的時候傷害受傷的秦兵,甚至不給他們撿拾箭矢的機會。什伍長們把短劍插回腰間,重新拉開弓放箭,迫使趙軍以最快的速度回去。當然,趙軍回撤時,也帶走了全部傷員。
奇兵驅離了兩翼的秦軍後,趙軍的正兵立即向山地開進。公大夫見了,簡單清點了一下人數,把傷兵留在後方,率領剩下的部隊,繼續向趙軍側翼撲過去。趙軍奇兵故技重施,向秦軍的兩翼散開。這一次,秦軍不予理睬,硬向趙軍正兵的方向衝擊。奇兵無奈,隻得放棄兩翼包抄的計劃,向秦軍發起正麵進攻。
秦軍沒有被調動,保持著陣形的厚度,以猛烈的箭矢射擊衝過來的趙軍。公大夫的親營也投入戰鬥,專門揀那些突近的趙軍士兵加以直瞄射殺。接近的士兵則被成排的戈打翻在地,或挑飛上天。幾次衝擊,均無法衝開秦軍陣地。趙軍奇兵的心理終於崩潰,向下敗退。萬人將無奈,隻得將正兵的正麵轉過來,準備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