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東嶺爭奪(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261 字 7個月前

驅離秦軍巡哨後,趙軍五百人也翻上山坡,占領山脊。高都東路軍大軍在眼前展開。

秦軍哨探的後麵約五裡是秦軍一千人的前鋒,他們排成十列縱隊;再往後十裡,則是三千人組成的六列縱隊。縱隊後方是秦軍的大營,士兵們正在排隊,都牽著大量的牲口。顯然,秦軍是在往自己所在的山地移營!

趙軍五百人將立即派人向後麵的萬人將報告:有大批秦軍來犯,前鋒有十隊約千人,後麵有大批的六列縱隊;同時,遠處還有秦軍移動,目的不明。

萬人將發現情況有變,立即停止出營,派人報告趙括。

五裡外的秦軍在接到哨探報告的同時,也看見山脊上的趙軍。他們立即於行進間將十列縱隊改為五排橫隊,向著山脊的兩側包抄過來。趙軍五百人派出的軍使還未跑回營中,秦軍已經成功地變換了陣形,並前進到山腳下,開始從兩側向山頂前進。趙軍隻有一百弓箭兵,秦軍讓開正麵,襲擊兩側,讓趙軍的五百人將難以決斷是應該將弓箭兵分開使用,還是集中攻擊一部。

稍一猶豫之間,秦軍已經爬上半山腰。趙軍五百人將也沒有猶豫的必要了。他下令將正麵彎曲過來,正對著衝上來的秦軍,待其進入百步距離時,下令射擊。

秦軍揮舞著長長的竹杆戈,看上去比揮舞同樣長度的木杆矛要輕鬆得多。他們的盾牌不多,見箭矢射過來,靈活地散開或趴下躲避;躲過第一輪箭矢後,跑步衝了上來。

秦軍的人數本來就比趙軍多,加之一打起來,秦軍自然成為兩排橫隊,其餘士兵自然地向兩側移動,一下就包圍了趙軍的側翼。趙軍是五排橫隊,折成兩個正麵,每個正麵隻有五十人,被包抄後,陣型完全散亂,隻能各自為戰。

在一對一、麵對麵的白刃格鬥中,秦軍的兵器占了大便宜:比起沉重笨拙的長矛,竹柲戈勝在輕靈,可以靈活地進退;對於同樣輕便的長戟,竹柲戈又勝在更長;對盾牌,那當然更是單方麵壓製!更不要說秦軍還占有戰力優勢。開打不久,趙軍就十分吃力,傷了不少人。五百人將見勢不妙,立即下令集中向一個方向突圍,自己帶著身邊的十幾個人硬衝出去,其他人有跟上的,也衝了出去;其他被分隔開的小股士兵,見主將衝出去,也奮勇往外衝。由於有弓箭開道,幾次齊射之後,大部分都跑了出來。五百人將迅速把人集合好,還想把圍在裡麵的士兵解救出來。但秦軍轉過頭,又向他們包抄過來,五百人將不敢戀戰,隻得帶隊往回撤去,用弓箭做掩護,阻攔秦軍的靠近。秦軍見趙軍重新整頓好陣形,一心撤退,加之看見趙壁前麵也集結有趙軍,以為他們是援軍,也不敢再追趕,隻把包圍起來的百十來個趙軍消滅掉,就在山上略加整頓,準備好防禦陣地。

山頭激戰時,萬人將剛剛把派人給趙括報告。山脊上發生的一切,都被他和他的士兵看在眼裡,戰鬥持續時間不長,可能不過一刻,但其中的驚險,還是令人印象深刻。而最讓萬人將為難的是,今天的出擊可能要化為泡影了。

又過了大約一刻,軍使回報,將軍命令,萬人將不必出擊丹水秦軍,改為驅趕從東麵山頭前來進犯的秦軍,如果可能,把他們的援軍也一並驅走。

萬人將領受了命令,一麵召那名五百人將過來詢問敵情,一麵下令全軍繼續出營列陣,但正麵轉向東麵而不是南麵。陣隊過程中,萬人將把五千人將、千人將叫到身邊,一麵聽五百人將報告敵情,一麵指示進攻的路線。根據五百人將的意見,如果趙軍集中在一起,用弓箭加以攻擊,趙軍可以占上風;如果被打散了陣勢,進入混戰,秦軍已經難對付,他們手中的竹柲戈實在太有優勢。

五千正兵集結完畢,五千奇兵分散在兩側,以及陣與陣之間,在鼓聲中,向山上進發。萬人將、五千人將、千人將,各以親營督戰,凡有畏縮者,陣斬!

打退了趙軍一營兵力,占領山脊後,秦軍公大夫向後軍報告了戰績,以及趙軍有部隊出壁作戰的情況。率領前軍四千人的公乘命令前鋒公大夫,一定要堅守山脊,等待大軍到達。

命令到達時,公大夫看了看山的兩邊,秦趙兩支隊伍都距本山不過四五裡。但由於秦軍是縱隊,趙軍是橫隊,秦軍的行軍速度顯然要快於趙軍。如果他就守在山上,也完全可以等到大部隊到達。

但公大夫決定主動出擊。他把眾大夫叫到一起,向他們解釋了自己的想法,決定兵分兩路,分彆向兩側的奇兵進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