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糧倉方麵派出哨探外,東嶺和丹水一線的秦軍也都向南麵的營壘派出有力的哨探。這些哨探實力強勁,每每驅逐甚至殺傷趙軍的哨探。趙軍有時不甘示弱,也加強兵力,但這有時會引發一場數十人的小規模戰鬥。由於趙軍哨探一般都是執輕便的戟,對上執竹柲戈的秦軍,要吃虧不少。一寸長一寸強,不是說說而已,而是鮮血凝成的經驗!吃了虧的趙軍則於夜間不甘示弱地把弓箭兵調出來,埋伏在秦軍巡哨經過的道路上,加以射殺。由於雙方其實相距很近,都在視力所及的範圍內,秦軍的瞭望加強了觀察,經常能發現趙軍設伏的地點,指導秦軍搗毀設伏點,反而又擊傷了不少趙軍的弓箭兵。……雙方就這樣勾心鬥角,糾纏起來。總體來說,由於趙軍糧食不足,體力下降,戰鬥力整體不如秦軍,糾纏中吃虧的時候多,占便宜的時候少。
天亮後,趙軍再次全線發起攻擊。一軍十個營輪番上來,一旦攻擊到秦軍發箭時,就往後退。有心細的秦大夫發現,趙軍在退卻時總要把秦軍射出的箭撿走。一天下來,秦軍雖然陣地未失,但士兵體力消耗不小,更重要的是,弓箭消耗不小:十個營,每個營攻上來時常規射三箭,一天下來,一個弓箭兵就得射出三十箭。平時有戰鬥結束時還可以回收用過的箭矢和敵軍射過來的箭矢加以補充;但今天,趙軍不射箭,隻衝鋒,還把秦軍射出來的箭都給撿回去,秦軍隻有消耗,沒有補充!
白起被趙括這種近乎耍賴的進攻給氣笑了,罵道:“狡兒竟得此計!”他下令各軍,挑選最優秀的射手集中到一線營中,杜絕漫無目標的齊射,儘量采用直瞄射擊。同時,白起讓各軍做好準備後,如果有機會,可放趙軍近前,加以圍剿。
趙括的打法也給了白起以啟示,他在第二天也以南郡軍向堡壘發動了牽製性進攻。南郡軍以楚人特有的散亂陣形發起衝擊,丹水方向、東嶺方向、糧山方向,三個方向輪流進攻,趙軍攻擊不停,白起的攻擊也不停。采用的戰術也和趙括相似,一旦趙軍射箭,秦軍就撤退,然後從另一個方向發動進攻。
第十三天,王齕的部隊也投入進攻戰。他以與南邊堡壘相鄰的丹水壁壘為對象,也集中了十個營,發動輪番進攻。於是,從丹陽嶺開始的整個石城防線,趕到糧山,都是趙軍在進攻,而丹水一線則是秦軍進攻。秦軍的兵力不如趙軍雄厚,進攻的點比較少,主要集中在南麵的堡壘群周圍;而趙軍則采取了寬大正麵的進攻。
如此打了三天,第十五天時,儘管調集了優秀射手上前,秦軍的箭矢也還是耗儘了。雖然在這個過程中,秦軍殺傷了多達萬人的趙軍士卒,但趙軍終於將秦軍拖入白刃格鬥攻防中。趙軍在這幾天的進攻戰中,一箭不放,把秦軍射出的箭幾箭全部撿回。而南部壁壘群中,趙軍也學了乖,不與秦軍遠距離交戰,秦軍不前進到五十步距離,一般不射箭,大大提高了對秦軍的殺傷效能。秦軍在這幾天的攻擊中,也有上千人被殺傷。隻有王齕那邊,戰術中規中矩,有弓箭兵在內的多兵種參與進攻。趙軍如果放秦軍太近,秦軍可以用弓箭兵加以反擊,趙軍的傷亡也不小。所以那邊通常就在一百步到八十步之間出入。
從第十六天起,作戰轉入以白刃格鬥為主的作戰態勢。趙軍人數眾多,但體力不支,一般都是一觸即潰。但連續十陣衝上來,秦軍也應付為艱,打到最後也精疲力儘。由於趙軍也並不與秦軍認真作戰,略一接觸就往下退,秦軍雖然累個半死,卻少有斬獲。
第十七天,高都方麵的櫓盾建造出了十架,由駐守莒山的士兵推到東嶺營中。按楚人的戰術,十架櫓盾可以為一千人提供保護。白起組織了一天的訓練,挑選出一千人,準備試一試櫓盾的威力。他選擇了一個建立在比較平坦場地上的營壘,目標是拆除營壘中的箭樓。
南部營壘中的箭樓是用一根高大的樹乾支起來的平台,離地一樹高,四麵用樹樁支撐,頂上用木板鋪成車廂樣的結構,可供五人在上麵射箭。這種建築的優點是高,可以居高臨下射擊,一般的盾牌很難防護;缺點就是不穩,受巨力打擊後,很容易垮塌,而且不易恢複。在南部堡壘群中,有十餘個這樣的箭樓,位於營壘的中央,為營壘防守提供“空中支援”。如果秦軍采用傳統的方陣進攻,很容易被空中的箭樓定點清除,造成巨大傷亡。但采用楚人的散陣後,由於陣形不夠密集,空中打擊的效率反而不高,其作用與壁壘上的弓箭兵相仿,隻相當於多出一個火力點而已。
是日乃是朔日後一日,天光昏暗。黑暗中,十加櫓盾隆隆地被推了出來,一千士兵跟在它的後麵,另有三千士兵在後麵接應。
秦軍於暗夜中來襲,趙軍不敢怠慢,立即各就各位,同時上報上級知道。
隆隆的車聲在夜間顯得格外刺耳。趙軍看不清是何物,更加驚異不定,惟覺得前麵的黑壓壓一片,正不知有多少兵力;前麵一個高大似城門的東西,以前也從來沒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