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撤離長平(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442 字 7個月前

長平丹水兩岸是適宜耕作的區域,現在這裡已經被戰火完全摧毀,需要重新開墾土地,修建住宅。北地、上郡留下的兩三千人(連著賜給他們的幾百婦孺)就沿丹水而居。

銅鍉、黎城,以及更遠的涅氏,是通往太原和邯鄲的必經之路,各派一千人駐守。這裡沒有遭受太大的兵災,還維持著基本的人口。這裡的駐軍主要承擔軍事工作。

沿少水河穀,有一係列的城池。儘管長平發生了一係列戰事,但他們似乎還不明白事態,王陵必須派兵一一加以收複。

至於更遠的閼與、轑城、榆社等地,則無力占領,隻能放任不管。

南郡軍在高都修整兩天,帶上傷員往孟津而去,在那裡過河後,還要再穿越千裡,才能進入南郡。到南郡後,還要走上好幾天,才能到達各自的縣鄉邑。

在南郡軍離開高都的同時,巴蜀的秦軍開始分批經端氏-翼城的大道退往河東,而北地的士兵則退往高都。他們過河後,將取道殽函經函穀關入秦。這兩支軍隊雖然途經的道路不同,但都將取道鹹陽返鄉。道路最遠的巴蜀軍,要在路上走漫長的三個月。

上郡最近,雖然最遠時也要走上千裡,但如果近的,隻要從皮氏過了河,就算進入了上郡。他們將最後離開。

長平的秦軍在離開,而蒲阪津口則集中了大批從內史各縣趕來的刑徒。他們在渡過黃河後,被安排在蒲阪周圍安營。當司馬靳和皮綰趕到蒲阪時,蒲阪已經到達了上萬刑徒。按照鹹陽的命令,這些刑徒都已經配備好各級官員。臨時出任五大夫、公乘的官員們早早就來到了蒲阪,接管自己的部隊。

從長平之戰起,蒲阪就已經承受了太多的軍隊運輸、往來,負擔極重。根據皮綰和司馬靳商議的辦法,從蒲阪過河的秦軍,休息一天,集齊隊伍後,就立即向皮氏前進。司馬靳率領親營直接前往皮氏。

秦國的動員效率極高,五萬刑徒從征發到渡過黃河,到達皮氏,不過十天時間。

從秦征發刑徒開始,諸侯就密切關注著這支軍隊的動向。現在發現秦軍集中到皮氏,諸侯皆驚:這明顯是長平沒打過癮,還要打太原!

司馬靳讓皮氏令通知汾上諸城,準備五十萬石糧食,給秦軍炒粟。

韓國的平陽守陽成君陰謀挑起的秦趙長平之戰,最終打成現在這個樣子,秦國不僅沒有被削弱,還得勝的貓兒威勝虎,強勢更勝從前,陽成君自然不敢有一個“不”字,全部應承下來。汾上韓人不會炒粟?好辦,河東給技術指導,汾上隻要出女人就行。

汾上各縣,分派的糧食和女人都被集中到平陽,由陽成君親自監督,炒粟!但有質量不過關者,惟陽成君是問!陽成君稍稍問了問秦軍的動向,皮氏令毫不隱諱地回答說:“將定太原!”陽成君聽了,全身發涼。

在皮氏修整了三天,汾上的韓人已經可以望見山上巴蜀秦軍的身影。司馬靳下令全軍依次出發,前鋒一萬人,沿汾水而上。汾水周邊,城邑眾多,商賈雲集。大軍所過,秋毫不犯,行五十裡,即在城邑安營。城邑長老們也識得趣,主動以酒肉勞軍。

次軍一萬人,由司馬靳親自率領,沿著先頭的路線前進。如此五天,皮氏五萬人儘起,而前鋒已經到達平陽。司馬靳也於第二天率領後續一萬秦軍到達平陽。但其餘三萬秦軍,沒有再繼續北上平陽,而是從新田渡過汾水,轉向翼城方向。而從山上下來的秦軍,則轉向涑水河穀,向安邑方向前進。

前線軍隊調動頻繁,擠占了幾乎所有的道路。秦王讓大家不必著急,等北地軍過河後,再從孟津過河。他還趁著北地軍過河的空閒,把李冰和蒙驁召到軹城,好生慰問了一番,並與二人再次商議未來的行動。

趙軍的傷營無人過問,傷病士卒中,有自己好了些,能掙紮行動的,秦軍允許他們自行返回,但不給糧食,趙卒能不能活著回去,全靠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其他的人凍餓交加,健康人尚不能耐,何況重傷病者,儘皆死去。暫時還沒走的上郡軍被請求協助焚屍,十萬多具屍體又燒了好幾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