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撤離長平(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442 字 7個月前

王齕問道:“河內軍何在?”

蒙驁道:“河內軍萬人,仍據黎城。趙軍大至,四麵圍之,而未之戰。”

王齕道:“趙軍卒至,實出意外。關中援軍將至,十日可至。”

蒙驁道:“彼趙援者,括也。今括已亡,夫複何援?彼既曰援,當多糧秣,而戰士少。乘其疑懼而擊之,破之必也。”

王齕道:“計將安出?”

蒙驁道:“潞城至黎城才五十裡,其道狹,吾以精銳萬人擊之,內外夾攻,破之必也。至於銅鍉之兵,多出疑兵以惑之,待其退而追之,必破之也。”

王齕道:“善。與汝卒萬人,敢擊黎城否?”

蒙驁道:“願奉將令!”

要從全軍十萬人中湊出一萬精銳,並不容易,因為大部分人都有傷病,就算沒有傷病的,在經曆了如此殘酷的戰鬥後,精神也都有些恍惚,甚至瘋癲。好在蒙驁已經在調整全軍防線時,注意到這些問題,將兵員分成了三線,其中最精銳的一線士兵選了三十個營,被用作機動力量,集中使用。被派往三城駐守的三千人,就是從這三十個營中派出的。第二天點軍畢,蒙驁就從這三十個營中挑選了十個營,再從其他軍中挑了精神狀態尚好,但有些傷病的十個營,組成一支出擊部隊,大張旗鼓地在北山下整隊。蒙驁親自帶著前隊出發。走了一半路程,天已經暗下來,蒙驁即就地宿營。後續部隊陸續跟上安營。第二天出發,當天到達路城城下。路城的守軍已經為他們在穀口設置好營地。蒙驁派出巡哨占領兩側的高山。

不等全軍到達,蒙驁即帶著幾名大夫上了山,黎城穀地內的趙軍部署儘收眼底。到處星星點點的火堆,既暴露了他們的位置,又暴露了他們的兵力。穀地狹小,沒有什麼可以用巧的機會,隻能一波平推過去。但蒙驁想,如果打敗了趙軍頭幾個營,趙軍就會崩潰吧!剩下的時間就是追擊了。

第二天,蒙驁帶兵又前進了二十裡,前麵的巡哨沒有遭遇到趙軍巡哨,蒙驁一下子緊張起來。他讓部隊停止前進,儘可能占領周圍的製高點。再命巡哨往遠處哨探。下午哨探回報,已經巡哨到趙軍營中,營中空無一個,隻有空營!蒙驁大驚,率領一營突入趙營,果然是空營。他將冤枉爬了高山的部隊全都調回,完全占領了趙軍的陣地。叫開黎城城門,裡麵是河內的秦軍。向他們詢問情況,他們毫無作戰經驗,根本說不出所以然來,隻說趙軍在城下頻繁調動,似乎是在作攻城的準備。他們提心吊膽,緊守城池,不敢他顧。蒙驁十分無奈:小心準備的戰鬥,就這樣結束了。他繼續派出巡哨哨探,果然在三十裡外發現了趙軍後衛的身影。蒙驁不明情況,不敢繼續追擊,就在黎城周邊布置好營地。同時派人向長平報告。

他派出報告的人剛走,就有軍使來傳達王齕的指令:銅鍉方向的趙軍已經退走,黎城方向的趙軍也可能退卻,令蒙驁不必追擊,儘快將黎城河內的部隊撤回。

蒙驁向黎城守軍傳達了王齕的命令,第二天黎城守軍就開始後撤,蒙驁在原地等了一天,見趙軍還在繼續後撤,也就遵命撤回上黨。

在蒙驁向黎城推進時,王齕已經命令還在東嶺的南郡秦軍撤往高都。南郡在上黨損失極大,斬獲不多,但靠著拚力抵抗趙括最後的衝鋒,獲得了“盈”的評價。南郡的士兵多數受傷,正在高都養傷。所以南郡兵撤往高都沒有引起旁人的注意。

前往銅鍉的是王齕自己的親營。他帶著親營登上屯留北麵的高山,就發現銅鍉的趙軍已經開始向太原方向撤退。待趙軍退儘,王齕派人到銅鍉找人打聽,原來趙軍內傳言,秦軍在長平集中了百萬大軍,趙軍四十餘萬已經被全殲。王齕聽了暗自好笑:長平能容納多少軍隊,到現在趙軍還沒有認識。

兩路趙軍退去,河內秦軍和蒙驁的秦軍都已經返回,王齕宣布了秦王的教令:關中軍全體留守上黨,其他各營有願移居上黨者,皆得一爵,有田有宅。

北地、上郡的秦軍有大約兩三千人願意留下,南方各郡的秦軍還是願意回去:北方冷冽、乾燥的空氣,他們可是受夠了,早日回家吃一碗稻米飯,澆上些魚湯,成為大家心中的呼喚。

王陵接管了上黨的防禦。上黨十七城最大、最重要的城池就是長平以北,由群山環抱的四座:長子、屯留、路城、襄垣。現在這四座城池幾乎沒有人煙,田園和宅院都已經長滿雜草。王陵在這裡留下一萬關中兵屯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