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在盾牌的掩護下步步向趙軍逼過來,並向兩側延伸自己的兩翼,一直延伸到山上和河中。同時,秦軍的第二梯隊也進入穀地,增援過來。趙軍一麵穩住自己的營壘,一麵從另一營中抽調出兵力,襲擾秦軍的側翼。秦軍仗著地勢較高,竭力地維持。
當趙軍的兩個營集中打擊秦軍一個營時,南山頂上出現了漫山遍野的秦軍,他們手執長戟,不成行列,呐喊著從山上衝下來。
在山地,方陣笨重的弱點暴露無餘,而靈活的散兵反而能發揮較高的能動性。特彆是秦軍派出的奇兵高達五千人,是趙軍的五倍,再勇猛的作戰也無法抵消數量上的劣勢。首先是上山襲擊秦軍方陣側翼的趙軍被擊潰,然後涉及到與秦軍方陣對峙的趙軍方陣。在依托營壘進行了一段時間抵抗後,趙軍在洺水南岸的兩個營被徹底擊潰。由於洺水南岸的地形相對獨立,後方的增援部隊難以過河,而北岸的部隊被秦軍牽製,根本無法動彈,更北麵的兩個營由於地域狹小,無法投入戰鬥,隻能眼巴巴地看著洺水兩岸的作戰,完全使不上勁。
在擊潰了洺水南岸的趙軍後,秦軍立即跟隨敗軍渡過洺水。洺水這邊就是趙軍的指揮所,五千散兵擁上山頭,山後的確有兩千人的預備隊,但其中一千人已經被下令準備過河增援洺水南岸的部隊(但沒來得及),正在運動中,另一支匆匆忙忙地往山上爬,還未來得及整好隊形,就被散兵包圍上來。一陣箭雨之後,山頭的趙軍死傷過半。
這個營爭取到時間,讓廉頗撤下山去,指揮洺水北岸殘餘部隊依次撤退。王齕由於主力還沒有上來,自己的突擊集團損失也很大,沒有過度追擊,隻讓一個營綴在趙軍三五裡外,以為警戒;其餘各部占領防禦陣地,穩固地控製穀口,掩護大部隊通過。
出了狹穀口,是一片喇叭口形的坡地,下坡後是大片的田園,無數的溪流、湖泊點綴其間。王齕心裡一鬆,終於闖出來了。
由於之前從沒有到過此地,王齕也無法確定各部的部署,過來一個營就讓他們占領附近的邑裡,加強警戒。到晚上,終於把三十個營給安排完了。
趙軍在皮牢被擊敗後,立即沿著洺水向北撤退,大約退了三十多裡,過了一條河流,進入一座城邑中。追蹤的秦軍見這裡守備森嚴,不敢過於靠近,派人報告王齕。王齕過來,果然見這裡以城池為中心,沿河流構建了完善的防禦陣地。王齕隻得將這個營撤回十裡,在一處聚邑中安營。
最早突擊的十個營的散兵,就在趙軍留下的營地中休息,為傷員裹傷。為了快速突破穀口,這支部隊衝得很猛,損失很大,幾乎有上千人受傷,重傷二三百人。王齕打算明天就讓這一千人退回上黨。
第二天,全軍集合,王齕重新指定了各營的防禦地域,率領前軍繼續向前進發。由於這裡是相對平坦的田野,而且距離趙軍城池較近,王齕率領的前軍由五千人的方陣組成。前進十餘裡,看見前麵的許多邑裡中,趙軍紛紛撤出。王齕催促部隊加快速度,追蹤著撤退的趙軍直到那座城邑之下。
眼前這座城池規模不小,足有三裡見方,高大堅固。城南一條小溪流過,注入不遠處的洺水。城外設有營壘,與城池形成呼應。十裡之外還有一處高大的城池,規模與眼前這座相仿,城外也有營壘。
王齕分出去幾個營,清理趙軍遺留下的聚邑,並加以占領。自己勒兵於要道上。同時派出軍使,讓各營征發勞力出來築壘!
在趙軍眼皮底下築壘,這是一個十分冒險的舉動。而且王齕要求築壘的距離就在距離河邊不過百步的地方,那裡距離對方的營壘也不過一裡,這相當於將營壘築到對方的臉上。
王齕將五千精銳部隊控製在河邊,親自掩護築壘。大批邑民在秦軍士兵的驅趕下,拿著農具趕到,就在王齕他們的腳下開始挖壕溝,挖出來的土就堆在溝沿上,由另外的人一層層夯築成營壁。各處征發來的邑民很多,趙軍又並未出來乾擾,築壘工作完成得十分順利,隻一個時辰,兩處聚邑之間長約千步的營壘就築好了。王齕隨即轉移兵力,前往下一個地域築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