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楚人議論(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641 字 4個月前

楚令尹春申君黃歇目前在楚國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集一切權力於一身。楚王本來就是他的學生和侄輩,加之在秦國生死與共,楚王對黃歇有著發自內心的信任,甚至依戀。他將一切朝政都托付給黃歇,自己隻管在宮中呼吸吐納。楚王的這套功法最初是從穰侯魏冉那裡學來的,不料楚王一學就上了癮。回到楚國後,楚王集舉國之力,招募到許多有成就的練氣之士,在宮中指導自己練功。五年來,楚王的功夫日長,但生出一樣不祥之兆:楚王不好女色。這可急壞了黃歇。一國之君最重要的職責是主持祭祀,其次就是生下嫡子,如果沒有嫡子至少也要有兒子,否則下一任祭司由誰擔任呢?這可是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和行軍打仗一樣重要: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楚王其實是有兒子的,他在還是太子時,為質於秦,與秦王女生了兩個兒子。楚王可能覺得自己為楚國誕下下一任祭司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再也不想和彆的女人生孩子,甚至不與女人同房。但秦國在楚人心目中的形象實在太壞了,楚人可以接受為了與秦國媾和,而割讓自己的一塊土地,但卻無法接受一個秦女生下的男孩成為楚王,而秦女成為楚王母。在楚人的心目中,恢複故國郢都是自己存在的惟一價值!而除非打敗秦國,這一目標無法實現。所以打敗秦國是楚國上上下下的共識。楚王和黃歇雖然貴為王和令尹,也不敢與這股民意相抗衡,秦王女和她與楚王生的兩個兒子就一直留在秦國,仿佛他們並不存在。

這日朝後,黃歇請司馬景陽為自己和楚王講解長平之戰的經過。

景陽是景家人,而景家世代為楚將軍,是楚軍中的豪門。景陽本人貪酒好色,但打起仗來毫不含糊,成為楚國最高軍事長官。新年之後,遠征長平的南郡秦軍陸續回鄉。秦南郡就是楚郢都,楚國與那裡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很快就通過各種關係找到了參加戰鬥的士兵和指揮官,探聽到有關長平之戰的諸多細節。這些細節彙集到陳城,加上楚人派出間諜親自前往長平實地考察,拚湊出長平之戰的完整圖景。景陽就是將這用了三四個月時間調查到的情況,向楚王作一個完整的彙報。

景陽在地上攤開一幅用整匹布繪製的長平形勢圖,開始講解道:“長平,上黨之屏障也。有嶺曰丹朱,東西屏障上黨,丹水出焉。山勢轉折,有四山環繞。趙人依山築城,沿水設壘,以為堅城。丹水之外,趙人複設亭障,以為犄角之勢。其間營壘交錯,溝壑縱橫,有銳卒十萬,士卒十五萬,民眾二十萬,計四十五萬。誠難攻也!而秦遂能以少擊眾,卒滅趙軍者,皆趙之怯也!”

楚王問道:“趙,苦寒之地;趙人尚武,重死而輕生。言趙之怯者,何也?”

景陽道:“非趙人之怯也,趙王之怯也!何者?長平地不過三百裡,深溝堅城,有軍萬人,足以當之。然趙遂以四十萬眾蝟集一隅,何者?懼與秦戰也。“

楚王問道:”趙集四十萬眾,欲與秦戰也,奈何司馬言懼秦?“

景陽道:”戰守之地也,需百人則百人,需千人則千人,需萬人則萬人,道也。今地當萬人,而欲集四十萬眾,何也?是無計以萬人守之。奈何無計以守之?懼未之敵也。“

楚王道:”不穀思之,凡戰,吾以萬人守之,彼以十萬攻之,必克,故以十萬守之。吾以十萬守之,彼以百萬攻之,必克,故以百萬守之。攻守之道,在因敵而變,豈汲汲於地耶?“

景陽有些不耐煩,道:”趙王所見,正與王同。是故萬人之地,以四十萬眾守之,秦以十萬攻之,遂兵敗地失,為天下笑!“

楚王見景陽不僅不解釋自己的疑問,反而加以嘲笑,心中不快,但又無法說什麼,隻得道:”以四十萬守長平,趙王固懼戰也!“

景陽道:”非止趙王,廉頗亦未能戰。何者?廉頗之所將者,四十萬也;而其心之所及,僅長平耳。四十萬眾不得其用,僅當萬人而已!何以故?懼與白起戰於野!“

楚王道:”以卿之論,當以何策戰之?“

景陽道:”臣少德無能,故不敢領四十萬眾。若得十萬之師,或東出河東,或南下南陽,批亢搗虛,形格勢禁,長平不守而自守,上黨不固而自固。必攻不守,此戰之道也。“

黃歇擊掌讚歎道:”人皆曰兵多則勝,卿獨見兵多致敗;人皆曰攻則有餘,守則不足,卿獨見必攻不守,此誠發古之未發。非世之良將,何能及此!楚人與趙人戰,其勝負何如?“

景陽道:”楚與趙,山川修阻,從未交兵。然楚與秦戰數矣。趙人之兵法,與秦相類,皆以盾矛為守,箭矢為攻,長戟為奇也。楚人戰,遇矛戟則勝,惟敗於箭矢也。“景陽再詳細地詳述了幾場楚人參戰的戰役中,雙方的戰術變化,特彆是趙括發起的最後一戰,對趙人近乎不要命的打法,給楚人造成巨大的損失。

黃歇評論道:”一人必死,十人不待;萬人必死,橫行天下!此之謂也。若士必死,則難與鬥也。“

景陽道:”令尹得兵家之要道也。凡將之道,令士不畏死,其上必死,其上樂死,其上甘死,其上義死,其上視死如歸。趙人樂死,乃知其將之道非易也。“

黃歇道:”令士樂死,廉頗或能為之。趙括小兒,焉能及此!“

景陽道:”趙括雖少,能得士心,皆樂為之死,誠良將也!趙括之生也,其卒皆無降者;而趙括之亡也,四十萬眾一朝而亡。趙括之於趙,可謂砥柱其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