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使的高調行為,引起趙國朝堂的震動。一眾趙臣紛紛往見平原君,詢問他為何要獻六城給秦國。平原君十分無助,道:“勝固未獻城也!秦使以言之,非勝所能止也。”
一名貴戚道:“吾趙氏但有斷頭者,而無屈膝而前!願君勿自誤也!”
好不容易安撫住一眾趙臣的情緒,把他們打發走,平原君立即讓門客請子楚過府。
秦使的高調言論早已傳到子楚那裡,但他並未得到秦王、秦相的任何指示,不知道秦使這麼做的意義何在。見平原君召喚,隻得裝束整齊,前往王城。
邯鄲的格局與一般都城不同,它的王城不在邯鄲城內,而是在邯鄲城南,規模比邯鄲城小一些。除了趙王宮外,還有演武場、以及趙氏宗親的府第,幾乎可以算是趙家的大宅院。而邯鄲城則是集市所在,住在邯鄲城的主要是外姓,以商賈、市民為主,間有趙氏遠親。秦公子子楚為質於邯鄲,被安排居住在邯鄲城,而不是王城內。原來的子楚十分低調,屢被趙人欺辱。但經過呂不韋的一番運作,子楚在邯鄲城的地位有了明顯提升,還被其父太子的正妻華陽夫人收為義子,實際上成為秦王的再繼承人;呂不韋也因此被秦王任命為傅。
傅是一個有古老傳統的官職。周王每生下一個兒子,就會為他任命一名保、一名傅,保負責其生活,傅負責其教育,所謂“保,保其身體;傅,傅其德義”。王子成為天子或諸侯後,他的保和傅,就是他治理國家的左膀右臂,擁有無上權勢!到後來,太師、太保、太傅、少師、少保、少傅都是地位崇高的官銜,名義上是天子的老師。呂不韋所擔任的傅也是這個意思:他是子楚的老師。子楚不能以臣禮相待,而應敬之以師禮!
呂不韋自然不可能教子楚什麼文化課,他像一個稱職的塚宰,打理著子楚的家業,管理著子楚的日常起居,自然也設計、管理著子楚的社交。
子楚為質趙國時,隨身帶來了十名隨從,當時的設計是儘量低調,一旦邯鄲有事,立即設法就地隱藏或逃脫。這十名隨從皆是精英,文武全才,忠心耿耿。呂不韋十分明確地定義了自己與他們之間關係:他隻負責子楚的生活,絕不乾預國事。子楚以秦質子身份出現時,將以儐相為首的隨從為主,他最多為公子牽馬執鞭。
呂不韋除了管理運作子楚的產業外,自己本身也是巨商,擁有龐大的產業,他的商業網深深嵌入趙國的經濟內部。這令呂不韋有了很好的機會和角度,洞察趙國的政局。當子楚與儐相和隨從們討論重大問題時,呂不韋能提供極好的意見,漸漸,他也成為子楚和隨從們谘詢的對象,並多次參與議事。
呂不韋把子楚的宅院翻修到與其身份相符的程度後,並未大肆購買奴仆。宅院中惟一的女人趙姬,是趙國權臣樓家的遠親。樓氏的宗主樓緩,趙武靈王時就是趙國大臣,後來出使秦國,成為秦相。樓家的另一人樓昌,現在是趙國的大夫。樓氏家庭是趙國內部有名的“親秦派”。
趙姬雖然也是樓氏,但卻與樓緩的關係十分遙遠:她的伯父是樓緩的家臣,她的父親則借著樓氏的權勢,在邯鄲開了一家最豪華的肆坊邯月坊。這位小姐自幼喜愛歌舞,在肆坊中與教師們學到了許多技藝。她繼承了樓氏與秦和善的基因,擅於秦國歌舞,因此與子楚相識。子楚委托呂不韋求娶趙姬。樓氏在長平戰後的嚴酷局勢下,不願公開子楚的關係,以避免“親秦”的嫌疑。故由呂不韋出麵迎娶趙姬,又將子楚請到家中與趙姬同居;等幾個月後再把她“獻給”子楚,以掩人耳目。
由於趙姬懷有身孕,從趙姬的娘家樓家請來兩位有生育經驗的中年仆婦侍候。樓家避諱與子楚的私人關係,這兩名仆婦對外宣稱是賣給子楚的。樓家還為趙姬的腹中兒物色好乳母,隻等趙姬生產,也賣給子楚。
年事已高的樓緩以各種方式,再三向子楚闡述秦趙和親的重要性,建議秦國應以大局為重,不要著重於眼前的小利,儘量爭取與趙媾和。由於樓緩的觀點與平原君相同,子楚懷疑他與平原君共謀,所以一般都據理力爭,表示如果不獻城則不可能有和議。弄得樓緩也隻能唉聲歎氣!
與之同時,邯鄲城內找呂不韋或其門下掌櫃議論的商人也普遍多起來。和呂氏商行的人接觸多了,邯鄲商人也感覺出來,呂氏商行的大掌櫃很可能是秦人。一旦涉及到秦趙之爭的事,商人們自然就會各逞所能,來套消息的,來提要求的,來提建議的,不一而足。這些人涉及範圍廣,談論的內容有深有淺,有時隻是一兩句話,有時會約請到家中小聚,徹夜長談。這些人或感覺戰爭會危及自己的生意,希望能找到避免戰爭的辦法;或認為戰爭是機會,想與秦人尋求合作;或者僅僅是打探個實信,好自己做些準備。
這些消息也彙總到子楚那裡,子楚也如常請儐相和隨從議事,由於涉及邯鄲商人,呂不韋也被邀請入會。
儐相首先總結了目前的局勢,道:“自平原君歸邯鄲,於趙王申其說,趙王不予吾六城決矣!然彼猶欲與秦媾,可焉,不焉,紛紜不定。其可者,以諸侯皆欲秦趙相鬥,於中取利;秦趙之媾也,甚利兩國,而絕諸侯之計。其不者,蓋趙以六城媾,不獻六城,彼先背盟,若不伐,則不足以警天下之無信者,將示秦弱也,不媾是也。”
呂不韋接口道:“秦伐趙,其力稱焉,不焉?”
儐相道:“此非臣等所能計也,其在王也。”
呂不韋改口道:“若王計其力足以伐趙,雖得六城,絕之可也;其計其力不足,雖無六城,亦當媾也!但計力有餘不足耳,其奈六城何!”
子楚道:“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其義在縮與不縮耳,焉關力!”
呂不韋道:“臣見好物,價不足則不賈,何者?力不足也。義雖縮,而力不足,則事必不成也。不成則勿為也。”
儐相道:“伊闕之時,晉軍三十萬,秦才十萬,而卒斬虜首二十四萬。長平之時,吾以十萬眾當趙軍四十萬,胡以必成?然義之所在,雖萬死不辭,士卒用命,而群醜授首。是之謂也。”
呂不韋道:“臣聞兵法: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