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在將軍晉鄙的率領下,開始向邯鄲前進。全軍推進三百裡,進入蕩陰後,魏王命令晉鄙停止前進,隻派前部進駐鄴城,為邯鄲呼應,因為他發現陶郡的秦兵開始集結,而楚軍也已經停止前進。
晉鄙帶走的十萬大軍,是魏國十年來精心養成的。華陽之戰後,幾乎被全殲的魏武卒沒有再恢複建製,殘餘的武卒作為教師,被分派到各鄉邑,負責訓練邑民。魏王要在魏國,借鑒秦國的經驗,訓練出一支全民皆兵的隊伍來。
然而魏國的訓練邑民的工作進展十分困難。首先出現的問題就是各地魏民習俗極為不同。大梁周圍的邑民有農閒時從事軍事訓練的傳統,這得益於魏王每年春秋兩季的田狩;而其他地方的邑民則在農閒時更願意經商或從事手工業,他們往往受雇於某些大商家或大手工業主,在他們的商鋪、商隊或作坊中打工。其次,魏國人口雖多,但耕地不足,邑民名義上是農民,但其實並不務農,流動性很強;留在土地上的邑民也必須付出更多勞動才能糊口,事實上沒有明顯的農閒季節。所以,訓練工作幾乎隻能在大梁周圍耕地還算充足的地域內開展,這十萬人幾乎全都來自於大梁周圍。
這立即帶來一個問題:大梁的防禦空虛了!
這種情況其實在魏國曆史上不止一次出現過,所謂“圍魏救趙”就是瞄準了魏國這個弱點,而那還是在魏國最強盛的時期。現在魏國衰敗如此,這一問題隻會更加嚴重、明顯。所以魏王對大梁周邊的威脅十分敏感,特彆是楚國:它既有這個意願,也有這個能力入侵魏國!
恰恰在這個時候,秦國使臣到來,威脅說:如果有人敢發兵救趙國,秦國一定不會饒恕他!魏王順水推舟,告訴秦使說,自己的軍隊隻駐於蕩陰和鄴城,決不會踏入趙國的領地!鄴城雖然目前被趙國占領了,但卻是魏國的故有土地。趁人之危搶奪回以前的失地,是諸侯間的正常操作!魏王說他隻是想趁趙國戰亂,奪回自己的故地鄴城,秦使也不能說什麼。
平原君歸來後,趙國的形勢急劇惡化。不僅邯鄲城內無糧,連王城內也開始有人斷糧。時不時有趙氏公子到平原君處告貸,平原君也隻能隨意給一兩石。隨著邯鄲城的集市逐漸喪失其功能,漸漸地,邯鄲城與王城之間的交流也中斷了。那些對子楚喊打喊殺的大臣們,也失去了繼續追究的興趣,畢竟此時身處邯鄲城的子楚,日子也很不好過!
九月初,平原君還沒有回來前,趙國按例給子楚送去了口糧,但秦國的物資支持已經徹底斷絕了好幾個月,僅靠趙國例行的口糧支撐全家十多人的開支,那是不可能的。不過呂不韋到底是商人,在那麼困難的境地下,仍然有辦法為子楚及其隨從搞到足夠的補給,包括給還是嬰兒的趙正搞到雞蛋和肉。
十月是秦國新年,呂不韋勞心費力,為府上準備了較為豐盛的過年食物。儘管邯鄲城內已經天天有人餓死,但子楚府上還是飄出肉香。
趙軍加強的巡邏把無關的趙人擋在府外。這讓子楚府成為地獄般的邯鄲城中,一片淨土。呂氏商鋪中的秦人,該撤退的都已經撤退。隻有子楚府的隨從中,隻有軍曹離開,現在子楚府中包括趙姬母子在內,男女貴賤都算上有二十人。要維持二十人的分銷,在現在的環境下,並不容易,更不用說還要過新年!
不祥之兆在新年期間出現了:趙國沒有再送例行的口糧。由於兵荒馬亂,城門時開時閉,也判斷不出到底是存心如此,還僅僅是偶然疏忽。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目前環境下,子楚不能再繼續待在邯鄲城,必須離開了。如果是存心不發口糧,那表明趙國上層已經不再重視子楚,要對子楚下手;如果是無意疏忽,離開了趙國保護,子楚在邯鄲幾乎無法自保!
呂不韋開始運籌護送子楚公子出城的事。
而這時平原君自然顧不上管子楚的事,他接連派使者催促魏王、催促信陵君、催促晉鄙,要他們趕快進軍邯鄲,與秦軍作戰。但魏王就是不同意進軍,他眼睛緊緊盯著楚軍:如果楚軍不前進,他也決不前進。這不僅僅是不願意為楚國打前鋒,更是對楚國抱有深深的戒意。這次,楚軍十萬自睢陽北上,令尹黃歇和司馬景陽共同領兵,不能不令魏王疑心重重。更何況,他們還磨磨蹭蹭,甚至停下了!
楚軍自睢陽北上邯鄲,最便捷的道路自然是取道陶郡。但陶郡是秦國的土地,自然不會允許楚軍通過。當楚軍向睢陽集結時,陶郡也開始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