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遣散(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892 字 7個月前

洺水流過皮牢隘口後,依舊在峽穀中穿街。它先沿峽穀向東,受到山地阻攔後折向北,在午汲、武安之間再折向東,繞過武安後又折向北,直到易陽城下轉向東,流出武安盆地。洺水流經之地,多為峽穀地帶,或寬或窄,或易或險。如果是豐水期,兩岸可行之處相對狹窄。但現在是枯水期,河道內也可以部分通行,行走起來並不困難。

之所以選擇在河穀內通行,主要原因還是雙方互不信任,利用河穀的天然屏障可以把這種不安全感隔絕掉。至少你要殺我沒那麼容易。

日出之後,還不到食時,秦軍撤離的隊伍一千人就出發了。這一千人的基礎是剛剛從滏口戰敗釋放的戰俘,為了避免有奸細混入,他們甚至沒有被允許進入營地,就在營地外的穀口處,找了個農舍安置進去。戰俘中的軍官不再是軍官,一律成為士卒,軍官則換上了原白起的親衛擔任。但暗地裡,那些被認為可靠的軍官則被賦予重任:率領這支部隊到達上黨;與上黨接上頭,報告武安的情況。

情況介紹會開了整整一個晚上,以確保被委以重任的十人真正了解自己的任務。鄭安平給了他們自己的節符,他們貼肉收起。乘著晨曦,來到營地外的臨時住所。

安排過來領隊的軍官已經在夜間就與自己的士卒們住在一起,並指定了自己離開後的繼任者。沒有軍旗,就臨時調用了武安軍的一個營旗。號角也是從武安營中分配的。

點軍鼓響後,戰俘們開始列隊。鄭安平親自來到隊列前,向他們道:“汝等戰敗而幸存,當謹奉此身以利家國。複有戰時,當更建功,勿得畏也!”

眾戰俘皆應道:“喏!”

行軍約一個時辰,到達洺水的轉折處。這裡由於河道的衝刷,形成一片很大的開闊地,有農田、有人家。粟兄率領的一百人也已經在這裡等候:這裡距離他們的營地不過數裡,能夠後發先至。

武安戰亂,這片河穀自然不可能是世外桃源,田園已經荒蕪,農舍已經空無一人,而且因為長期沒有維護,而殘破不堪。公乘與粟兄接上頭,兩邊議定在這裡休息片刻,飲了水,轉頭向西。

往西的路就進入了山穀,兩邊雜草叢生,荊棘遍地,並無人家,也無道路。好在是冬季,洺水的枯水期,大軍還能在河道中行進,否則就隻能派出開路先鋒去開辟道路了。由於隻有一條路,不會出現什麼逃跑的情況,魏軍跟在秦軍身後十來步的地方,並不貼身緊逼。公乘則有意拖在後麵,與粟兄有一搭沒一搭地搭話,目的是穩住粟兄,讓他不能發出什麼行動信號。至少,在發出信號時,自己能夠發現。

其實,粟兄對秦軍抱有更大的警惕,畢竟自己才百人,對方可有千人。如果對方翻臉殺過來,哪怕對方沒有矛盾,自己有弓弩,那也沒有自信可以扛得住秦軍那一千支棍棒。他其實早已打定主意,萬一秦軍翻臉,自己立即帶著部隊就逃;實在不行,就逃進山裡,也絕對不能和秦軍硬抗。公乘主動示好,粟兄求之不得,也有一搭沒一搭地回應。

又走了一個時辰,大軍走出山穀,這裡南麵還是山,但北麵是一片平地——正是皮牢東口,午汲郊外。公乘和粟兄心裡都長出一口氣,看來,對方都沒有什麼陰謀,都有誠意履行承諾。

又在平地上休息了一刻,軍隊進入皮牢隘口。出了隘口,兩邊的軍隊都停下來。粟兄對公乘道:“敢勞諸大夫皆出,惟士卒前行!”

公乘下令全軍列隊,全體大夫在整好隊後,自動來到公乘身後,列成一隊。按編製,一千人隻有十名大夫,兩名官大夫,一名公大夫,現在公乘充任了公大夫,列在他身後隻有十二人。粟兄發現情況不對,急忙過來道:“大夫未得若是之少也。必也百人,乃敢回報!”

公乘道:“千人之眾,焉得百大夫?寧勿過乎?”

粟兄想了想,也沒有硬來,道:“敢請夥長亦出可也!”

公乘假裝聽不懂,問道:“夥長者何?”

粟兄解釋道:“五十人將。”

公乘道:“五十人將,乃不更也。士也,非大夫也!”

粟兄道:“若千人出,才得十人歸,臣不敢回也!”

公乘無奈道:“不更亦出!”於是二十名安插在隊伍中的不更也出列,列在公乘之後。粟兄見有三十來人,可以交差,就退下不再多言。

公乘道:“吾等今辭,願俟之來日!同袍其奮之!”

一人出列道:“吾等願護大夫同歸!”

公乘道:“未可!二萬同袍,命懸在線,未可激一時之忿,而絕其生路也!諸子且行,必得相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