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趙軍營中鼓聲大作,公乘看見二十個營的旗幟在城前一字排開。他知道今天是要動真格的了!
他按預定的計劃,把相應的秦軍和邑民拉上城牆,並在城牆下準備好預備隊,隨時接應。
經過一陣難挨的等待,趙軍經於發起了衝鋒。第一波是兩個營一千人,排成兩個方陣,殺了過來。兩陣之間是一具簡易的衝車。昨天的壕溝沒有完全填滿,過壕溝時略有吃力,公乘趁機向那些露出破綻的地方,特彆是衝車所在發起一陣陣齊射,射倒了不少人,但不足以停止進攻的步伐。很快趙軍就衝到城下,弓箭兵往城上射箭,衝車開始撞門,一些精銳的步兵,則開始用各種方法爬城。
爬城看來氣勢洶洶,其實威脅不大,主要起到牽製防守兵力的作用。公乘自然不會上當,指揮民軍用大石頭順著城門往下扔。趙軍也向城門附近集中射擊,掩護撞門。但邑民們在秦軍的壓迫下,不顧傷亡,拚命往下扔大石頭。哪些大石頭就算砸不到人,也能起到掩護城門的作用。趙軍在城門下死傷慘重,衝車也終於被砸毀。趙軍鳴金收兵。秦軍對著撤退的趙軍又是一陣射擊,還打開兩側的城門,追出了百十步。趙軍撤退很快,傷員也都被拖走了,沒有給秦軍留下什麼戰利品,隻把射出的箭矢都給撿拾回去。
還沒等出擊的秦軍完全撤回城內,趙軍的第二波攻擊又發動了。公乘也將第二批輪換的軍民拉上城來,把剛才作戰的部隊撤下去休息,受傷的包紮傷口。
這一批進攻也帶有衝車,但由於城門口堆了大量的石頭,士兵被迫冒著箭矢和擂石,搬開這些礙事的石頭,反而遭來過多的石頭反擊,在城門下傷亡不小。強硬的爬城沒有什麼成效,多數爬不到城牆上,少數勉強爬上去的,也被秦軍挑下來,摔得半死。
但趙軍悍不畏死,竟然死戰不退,而且第三批也衝了上來。公乘來不及指揮人員輪換,隻得就以目前的陣容抵抗。
箭矢和石塊亂飛,女人們燒的滾湯,用大甕擔上城來,兜頭澆到趙軍身上。趙軍的傷亡每時每刻都在增加。但趙軍好像熟視無睹,隻顧拚命往城上爬,往城門處衝撞。
城門處的戰鬥最為慘烈。趙軍在這裡不知倒下了多少士兵,但立即有士兵頂上來。第二個衝車也被砸毀,但第三個又衝了上來。弓箭的作用雖然微不足道,但趙軍集中火力射擊城門樓,倒也給秦軍造成了一定傷亡。公乘命令弓箭兵優先射擊對方的弓箭兵。因為秦軍占有高度優勢,弓箭的射程天然比趙軍遠,趙軍的弓箭兵事實上是在秦軍的射程內,毫無遮擋地戰鬥,損失也最為慘重。
趙軍萬人將近乎冷血地將一批批士兵投入幾乎毫無希望的爬城戰,任由傷員們橫七豎八地倒在城外,悲慘哀號。秦軍雖然傷亡不大,但體力消耗巨大,動作漸漸變形。而趙軍可以投入的兵力也漸漸枯竭,雙方都進入到最後時刻。而太陽也漸漸西沉。
突然,瞭望大聲呼喊道:“援軍至矣!援軍至矣!”公乘回頭看時,隻見大批秦軍從浮橋衝了過來,略一整隊,即向城池這邊殺來。援軍的到達,讓已經精疲力儘的秦軍平添了氣力,他們大聲呼喊道“援軍至矣!”一麵把石頭、箭矢、滾水傾倒在趙軍頭上,把那些好不容易爬上城來的趙軍挑下城去。
秦軍的呼喊也震撼了趙軍士兵,他們下意識地停止了進攻,全都退出箭矢的射程之外。不久,就聽到趙軍那邊的鐘聲。趙軍終於收軍了。趙軍在盾牌的掩護下,衝到城邊,將傷員和死者全部拖走。公乘由於士兵已經力儘,沒有開城出擊。聽任趙軍從容退去。
增援而來的秦軍與城內的守軍會師。援軍也是一名公乘,他的部隊奉命接替守城。城外的士兵一隊隊開進城來,一一接替了城內的秦軍位置。城內的公乘向新來的公乘介紹了剛才趙軍進攻的情況;自己撤出城後,還很貼心地幫著把扔下來的石頭全都搬上城去,撿拾完城外的箭矢,才整隊離開。